第13章 提前盘算(1 / 2)
十来天后,在众人好奇目光里,清欢拍掉陶罐上的泥土,揭开盖子。一股清爽的酸气弥漫开来。泡菜萝卜吃一口,酸脆爽口,可能是泡制时间不长的原因,味道不那么醇厚。有花椒和野蒜的加持,口感还算丰富。
总的来说,味道不差。吃过前世各种泡菜,这种口感,算是小家碧玉型的。没有辣椒,就感觉泡菜缺少了一些活力。
咸酸适口的泡菜,正合奶奶和父亲的口味,越吃越感觉欲罢不能。几个小的一开始适应不了那说不上来的酸味,但几天后,每顿饭不吃几口,就感觉少了点什么。
三叔剩下来的萝卜泡菜本来就不多,有个三两斤的样子,不几天就空了陶罐。
看着眼巴巴的一家人,清欢抚额。
这个季节,这个贫瘠的土地,找不出几种可以做泡菜的材料,用野菜做,清欢没有把握。
要说做试验看看?别说笑了,盐也是需要花铜钱买的,金贵着呢。
想了又想,清欢认为几种野菜还是可以试试的。
导致满丘陵田野都有这一家的身影。枸杞嫩茎。酱蝶子茎根,苋菜的根、茎,土人参的茎叶,猪毛菜的茎叶,泥糊菜的根,麦蒿的茎…
该用茎的用茎,能用根的用根。家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连青松放牛都不忘到处留意,竟然让他在河边发现了一些水芹菜。清泉抽空也帮着采挖…
村里有风言风语传出。说因为给清欢治病,老周家现在只能以野菜充饥…
月照与两个哥哥,愤懑不已。清欢安慰道:不管别人说了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试图去反驳。
只要自己吃饱吃好就可。有时间管那些闲言碎语,不如去多挖点野菜回来…肚子里有货它不舒服吗!
生活嘛,在意太多,很累。
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还是饿的轻!
三四天时间,挖来的野菜就堆了半间屋子。清欢主要负责采摘花椒叶子,没错只是叶子,避开花椒花序。还有野蒜的寻找和采挖。清欢在丘陵下一片杂树林里发现了密密麻麻的野蒜。约有小半亩。这是老生子,子生孙,生生不息繁衍出来的。
挨挨挤挤,老子孙子交错拥挤在一起。清欢只得从茎叶上辨认多年生的那种下铲子,结果还是带出来大大小小。真是瓜瓞延绵,子孙昌盛。
前期工作准备好,在家人的期待下,完成了入缸仪式。泡菜竟有半大缸,这两个缸的容量,每一口差不多能盛得下六七十斤的水呢。
经过处理后剩下的一些叶子。挑选一些五食用的,清欢打算做一些酸菜。
第二天中午,每个人又带回来了不老少。
做酸菜简单些,有盐就可。把野菜洗干净,控净水,摊凉开。等野菜失了些水分,变的柔韧些。
熬好适度的盐水,还加了一些绑成一束束的野蒜整株……最后压上晾干的大石头,盖上木头制成的缸盖,用泥密封。
静等时间成熟!
清欢在村子田间逛了一圈。她发现庄稼田里种的多数是小麦,少许的粟米。现在已经抽完穗子。看上去稀稀拉拉,营养不良的样子。这情况,比前世田里长的杂草都不如。
经过询问,从奶奶和父亲的描述得知,(参考建国前山东地区30年代农作物的高峰时代数据,为了凑整,略有添减)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好的年景,亩产量大概(换算成现代重量):小麦约150斤。大麦160斤。高粱180斤,谷子200斤。
亩产量之低,让清欢难以置信,咋舌不已。去了自家的麦地,看着小麦的长势,都不如以前田间地头的野麦。满地星星点点的分布是撒种的问题,不成沟,不成陇。除草都费事。
原来村人普遍采用的耕作技术也就比粗放的火耕水耨好一些,用的是撒播,而且很少会在来年把田地翻一遍土再种植。
另外,产量低除了天时地利外,就是种子的选择与种植方法,还有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