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巧遇故知再当英雄(2 / 2)
走了近二十分钟,来到一栋两层小楼。门口有岗哨,上尉对岗哨说道:“这位自称保密局沈阳站副站长,要求见左站长。”
一会儿,里面走出一个瘦小穿上校服的人,“是赵启山吗?灯拿过来,照亮点!”
赵启山一见这人,哈哈笑了起来,“左站长,南京一别,我们又见面了!”
来人是赵启山老熟人,当年赵启山在伪满外交部,南京“使馆”任通商室副秘书时,经常联系的军统左副站长,也是当年想刺杀胡歌清,被赵启山暗中破坏的那人。
“老朋友”相见,不免要显得热情一番。
在敌后南京的经历,是左站长逢人吹牛的资本,这次见到赵启山,自然不会放弃在部下面前炫耀的机会。
左站长问上尉,“你们在哪接到的赵副站长?”
上尉答道:“赵副站长开坦克冲过来的,那辆坦克,是我们白天反击共军时,卡在树间动弹不得,遗弃的。”
赵启山接话道:“我和太太,党通局沈阳站一科科长梅琴,化装偷偷摸向前沿。我们不敢走大路,穿行林间、山坡上小路,正好看到几个共军,砍伐那里树木,我们就躲在附近。等他们把树砍完了,我们突然冲出来,消灭了共军,夺了坦克,冲了过来。”
左站长竖起大拇指,“真是英雄夫妻!梅琴梅科长,我曾经也见过,但不知道你们结合了,快请屋里坐。”
左站长又面向上尉,“坦克放在那里,不要挪开,明天我们要拍几张照片,让世人都知道,我们保密局同仁的英雄行为。”
进屋里坐下,梅琴仔细看这个瘦小的左站长,怎么也想不起在哪见过面,便开口问道:“左站长,我们见过面吗?我记性不好,有点忘记了。”
左站长哈哈大笑,“在南京时,当年中统梅小姐,潜伏在张家父子身边,我们曾经跟踪监视过,要除掉老贼,最后功劳,让赵贤弟在东北抢了去。”
赵启山见左站长提到张家时,梅琴显得有些尴尬,便转换话题,“左站长当年在军统南京站,怎么到了五十二军的?”
左站长说道:“你知道五十二军的历史吗?”
赵启山道:“好像最早是国军中央军校教导师,不知道我记得对不对?”
左站长道:“是的,是中央军校教导师,我就是从教导师走出来的。五十二军在血战新开岭后,伤亡惨重,又重建时,要加强各师的整合,把我调到军保密局站。我和赵贤弟一样,是属于上面没人那一拔,只能靠脑袋别裤腰带上,拼命硬干出来的。”
赵启山说道:“是的,左站长在南京,一直以副站长的身份,代行站长的职责。”
左站长心里一阵宽慰,真是遇到了知音!当年军统南京站级别高,危险性大,自己真是豁出性命,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下午时,童坤带人过来了,他们刚过来,那条道就被共军封死了,你俩怎么没跟他们在一起?”
赵启山道:“我早上去了警察局,等回去时,就看到站里人撤退,我不能扔下梅琴不管,等找到梅琴,站里人都撤走了,我便开始追他们,结果车没油了,所以来晚了。童站长在哪儿,我过去看看。”
左站长道:“离这里挺远,你不用去他们那,那总共两三间空房,挤了那么人。你们夫妻就在我隔壁,正好有一间空房间。明天一早,赵贤弟夫妻在坦克旁站一会,拍几张照片,扬一扬我们保密局的虎威。”
第二天天一亮,赵启山就被拉过去,站在坦克旁拍照。梅琴说什么也不愿意拍照,所以只拍赵启山一人。
政训处的记者,最后提出来,要赵启山穿军装,拍两张照片。左站长也是上校,但那身衣服太瘦小,赵启山根本穿不下去。好不容易借一身上校军服,上衣勉强,裤子短了一截。
最后,赵启山只穿上衣,从炮塔中,探出半个身子,拍了两张照片。
运兵船已到,赵启山随军部,和二十五师一起上了船,左站长告诉赵启山,童坤领的人,也上了这条运兵舰。
赵启山拉着梅琴,在上下几层甲板上,挤过来、挤过去,也没有找到童坤他们。
后来,梅琴说什么也不走了,她不想在男人群里挤来挤去,便找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这时,突然有人喊着火了,赵启山一惊,一打听,才知道,不是他们船着火,而是另一条船着火了。
原来五十二军二师,炮兵营与其它部队近二千人,乘坐刚刚运送完汽油的“宜怀”轮。尽管登船前,已经严令各部不准生火,但由于船舱内没有电灯,士兵们用蜡烛照明。
后来登船人越来越多,造成了船只倾斜,结果蜡烛倒了,引燃了地板上的汽油,酿成火灾。后来赵启山听说,造成国军千余人丧生。
赵启山拉着梅琴,挤上了甲板,看着冒着黑烟的“宣怀”轮,赵启山摇着头。
这时,赵启山发现了童坤,拉着梅琴,挤了过去。
童坤、庞科长、小王和孙福生等一群人,正在那说话。由于船上嘈杂,海风瑟瑟,人们说话不得不高声。
小王对童坤喊道:“也不知道赵副站长怎样了,咱们也没等人家。”
孙福生道:“等他?能等到吗?他不见人影,就是带着梅琴那个汉奸婆娘,投奔共产党了!最后时刻,赵启山还能来吗?跑共产党那边领功去了!”
孙福生见童坤等人表情不对,正在诧异,衣领就被人扯住。一回头,后面站着的,正是赵启山和梅琴。
赵启山抡圆了胳膊,一个耳光扇向孙福生。然后把孙福生一推,回身拉起梅琴,挤进了船舱,因为甲板上太冷,怕梅琴受不了。
孙福生愣愣地,手捂着半边脸,“他,他又打我!”
童坤看了孙福生一眼,冷冷地丢下两个字:“活该!”说完,童坤向赵启山走的方向,挤了过去。
赵启山在上海下船后,领着梅琴,赶到南京保密局,等待分配工作。
这时,国统区的报纸,大肆吹嘘营口五十二军撤退,说这是中国式的敦刻尔克撤退。有几份报纸,还报道了国军英雄、保密局赵启山上校,“只身夺得共军坦克,一路勇猛冲锋,杀向港口,回归国军,是孤胆英雄,国军中的赵子龙!”并配了一幅照片,赵启山穿着借来的上校军装,从坦克顶上,露出半个身子。
照片拍的确实好,赵启山威风凛凛,英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