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文案(2 / 2)
两招一出,果然不同凡响。
第一次,单是一个片来参加培训的农户,就有四十多户。大家都想听一听,上面写的无公害蔬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能够让自己多赚点钱。
去第二片举办培训的时候,人数达到一百多户。有的农户表示,自己是参加了第一次培训之后,追过来的。
培训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村民普遍表示,很有兴趣和公司合作。
实际上,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公司,就是两三个经济能人,合在一起做这个事情。
说成公司,是为了好听一点,有时候也比较方便。并不是为了忽悠谁。
由于周正民作了安排,李双雷这些天主要往河元村跑。
这个村的干部包括不少村民,都知道他在上毛村带动群众种了几百亩天冬的事,因而对他非常欢迎。
上毛村那帮水火不相容的村干,他能搞成一条心;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都能让大家种上几百亩天冬,何况咱堂堂河元村!
李双雷正在河元村群众家里聊发展的时候,他的BB机响了。
一看是上毛村公所的电话,他马上赶到河元村公所,回复电话。
原来是有人到上毛村采访种植天冬的事。
支书徐兆初兴奋地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咱上毛村都没有过记者来采访,我们都不知说点啥,你快点来吧!”
李双雷心暗喜:他们终于来了!
他自己就是写新闻稿的,却一直没写,就是要等记者或者说别人来写。自己写的话,只能单纯写村,别人来写,才能把自己摆进去。
他不怕出名。
不出名谁知道你,难道自己能提拔自己吗?
李双雷赶紧骑上单车,赶往村里。
不得不说,单车还是太慢了。有消息说,镇里马上就要出台方案,补贴干部职工购买摩托车。
不然的话,李双雷自己就要买了,毕竟兜里有了一万多块。
市报的记者和县委宣传部的笔杆子都到了上毛村里。
记者们跟李双雷想的一样,村里种上几百亩作物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上毛村这样的地方居然种上了,而且种的还是中药。
更为稀奇的是,天冬这种中药,别的地方想种还不一定种得了。就像是为上毛村量身定做的。
“你作为上毛村的挂钩干部,是怎么想到种植天冬这个点子的?”记者问李双雷。
李双雷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问答是一种套路。
所以他开口就说:“想到种植天冬这个点子,不是偶然的。大家都知道,上毛村条件比较差,环境恶劣,一直发展不起来。我是一名新干部,领导派我到上毛村工作,我毫无怨言。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到村里以后,我马上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书籍,请教农业专家,经过权衡对比,这才确定了种植天冬这个路子。”
意思是说,咱李双雷当干部,绝不是只会听从领导安排,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那种“机械化”干部,咱可是实干型、研究型加创新型的干部!
记者程序性地问道:“请问你下一步有没有什么打算?”
李双雷像是早有准备,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有的,下一步准备在村里推行评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