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2)
苏甜看关于恒山的资料的时候都在感叹非常的有意思。
起初,在《尚书·舜典》的记载中,只有四岳,并且其中只有‘东岳’非常明确的指的是泰山,其他的三岳单纯是地理概念,没有明确指的是哪座山。
有一位叫‘顾颉刚’的,他算是一名疑古派,他认为古代基本是编的,根本不存在什么‘舜巡四岳’。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具体位置就变得重要起来,在汉武帝时期就创立了五岳制度,汉宣帝广告天下,‘河南的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陕西华山为西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河北曲阳的恒山为北岳。’
一直到明代初期,一千多年恒山的祭祀场所都在河北曲阳,从未有人去质疑。
不过由于恒山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广义上很大,里面的任何一座山都可以被称为恒山,这就为浑源恒山打下基础,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姓——‘恒’。
浑源恒山表示这个‘大哥’,该轮到我坐了。
你说巧不巧,外围虎视眈眈,内部也出问题,由于五岳由来已久,它起初所指的北岳恒山的主峰——大茂山,其地处丛山之中,交通不便,因此祭祀活动只在曲阳北岳庙进行,导致北岳的祭祀只有象征意义。
这个大茂山吧,物产不丰、交通不便,在古代连个兵家必争之地都没混上,对它不上心,到了宋朝,连具体位置都忘了。
算是五岳混得最惨的,正应了那一句‘天下之岳五,独有北岳名不着’
要想动摇其地位还是不容易,因为古人是非常崇古的,尤其是文人,但是有一个词‘事在人为’
大家都姓‘恒’,除了历史,你有的我都有,没有的我还有,不够我还能编。
曲阳恒山被战争毁坏严重,不少道士、僧人逃到浑源恒山,他们自称是某某寺、观的,当地的浑源的道士跟僧人就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古恒山’,不过文人不卖账,不承认。
时间长了,潜移默化的就接受啦,当地的浑源人开始发力了,开始编一些离奇故事,比如‘天降巨石’
把石头从大茂山飞到北岳庙编成是从浑源恒山飞过去的,明朝开始全部被带歪了。
苏甜看的时候,直呼行家,开局一传说,剩下全靠编。
浑源恒山还有大同地方军事力量的支持,背靠大哥好办事,这不上书给个地位,中间被横插一脚,说是漏洞太大。
当地浑源人一听,开始整活了,先是完善了飞石传说,改写历史,大致是舜原本是要在浑源巡视的,后来路途遥远改在大茂山,飞石就是证据。
浑源当地的官员也十分配合,他派人到曲阳测量巨石的尺寸,在浑源找个相应的洞窟,说是从这飞过去的,还请人来题词‘飞石窟记’
噫!相当严禁!
最离谱的是,忽悠着忽悠着,给曲阳忽悠的都认真啦!还给建了飞石殿,承认这个浑源恒山的说法。
浑源人通过金、元、明、清四代的不断加工跟完善,最终成了真正的恒山,等曲阳回过神的时候,浑源恒山表示,嘿嘿,现在我才是真正的恒山。
下了山,苏甜溜达到了一处静谧的角落,坐在大石头上,小风吹的还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