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水火不容(1 / 2)
大礼史记:
康德十一年春,二月。
京都爆发鼠疫数十日后,百姓死伤数万。
太医署夜以继日,研此鼠疫药方,又十日后,鼠疫消散。
帝崩,太后薨。
停朝七日,举国丧。
奉天殿前。
百官身着白色丧服,跪拜在二正门前。
为首二人,左为摄政王宋之珩。
右为齐王宋煜。
身后官员,也自然分跪在左右两侧。
一场法事之后,康德帝与颜太后入殓。
随后便有一柬官出列,冲着康德帝的棺椁叩了响头。
高昂的声音响彻整个殿门。
“君主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望齐王顺应天意,继承大统。”
此话一出,整个奉天殿门前一片死寂。
不过仅仅过了片刻,便又有零零散散约十几位官员站了出来,随声附和。
“齐王殿下深得民心,又属皇室正统,新皇继位,理所应当。”
宋煜正在上香,余光瞥了宋行止一眼,却未见对方有任何异常。
此话话音还未落,便有官员质疑道,
“君主驾崩前,齐王并未被立为皇储,也并未有明确旨意,言明要传位于齐王。”
御史大夫起身,遥指宋煜。
“齐王殿下人中龙凤,在一众亲王里,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哪轮的到你在此质疑。”
“难不成,君主尸骨未寒,尔等身为大礼之忠臣,要拥立乱臣贼子为王吗?”
御史大夫口中的乱臣贼子指的是谁,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宋行止只静静伫立,抬头看着日头逐渐升高。
这个时辰,思思应当已经用过早膳了。
“君主在位时,摄政王还政,结果京都时疫,百姓死伤严重,又逢江北灾害,民众暴乱,两件举国哗然的大事,齐王应对得并不妥,实在不是成为君主的潜姿。”
“齐王不为君主潜姿?谁又为君主潜姿?”
康德帝的尸首还置于棺内,殿前的百官已然吵得不可开交。
已经从平谭回京的穆光旻面色有些不自然,虽然此前对摄政王有诸多意见,可经过最近发生了一些事后,他对宋行止有所改观。
自己的准女婿被暗骂成乱臣贼子,任谁也不会舒服。
更何况说的也没错,一个鼠疫一个江北,齐王处事,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那江北民众分不到粮,现在还闹着呢。
朝廷上下都心知肚明,只是因为这几日是国丧,又碰着新帝继位的敏感问题,谁都没有将此事拿到台面上说。
可于情于理,他都不该站在齐王的阵营。
穆光旻小幅度的移动,却也被许多观望的官员看在眼里。
一时间,又有些中立的官员艰难的做出了抉择。
看着宋行止一脸从容的模样,宋煜终向他开口道,
“皇叔,父位子承,众望所归。”
“津南是块宝地,很适合修身养性。”
可作为你的封地。
宋行止像是没听到一般,只在静静看着康德帝的棺椁被钉上。
宋煜也没有再开口。
一直到出殡入黄陵的路上,宋煜也没再说话。
路上零零散散的跪了些百姓,却没有一个有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