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民的力量,伐缅(2 / 2)
据清代官方史载,这场屠城,持续十二天,斩“兵民七十万余”,又“追剿余众至海滨,溺死者无算”。
祖泽清点了点头,说道:“在新会,殿下就砍杀了近千军官,以报当年守城害民之仇。尚可喜罪恶更大,肯定不能饶过。哪怕是投降,也保不住性命。”
这其实与他们的传统观念不同,为了胜利,或是壮大声势,而考虑什么伤民屠城之罪。
黄立还能坚持着最后的底线,这令祖泽清等人心中震骇不已。
所谓的招降纳叛,以前好象没有什么标准。如同草芥般的百姓的死活,谁又会放在眼里呢?
“或许,这样更有震慑力。”谭捷挠着头,猜测着说道:“以后谁还敢抗拒王师,便以此为鉴。”
祖泽清不置可否,但对殿下的凛惧,对攻打广州的信心,却不再动摇。
如果不是自己见机得快,恐怕挂在城上示众的人头,就有自己一个吧?
象线国安、许尔显、由云龙等人,好象都比自己有实力,更厉害。可下场如何,已经不用多说。
“殿下有攻城秘术,麾下又强将无数,根本不屑于招揽那些心思狠毒、罪恶昭彰之辈。代民伐罪,也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祖泽清想到这里,看向支前百姓的眼神也有了不少的改变。
行进的队伍中,邓小月背着盔甲,还是光着脚板,紧跟在周斌身旁,一步也没落后。
周斌很无奈,不知道在那么多士兵中,这丫头是怎么找到自己,又能坚持着一路走下来的。
“离家太远了,你还是早些回去吧!”周斌不知道自己是第几遍说这话了,而得到的回答则是丫头执拗的坚持。
“跟着王师管饭,能吃饱。”好半晌,邓小月突然笑了笑,说出了难以抗拒的理由。
周斌挠了挠头,没话说了。
大军所过,地方官府设置得都秀简单。有的只留下百多名士兵维持治安,也就不会对百姓有什么赈济。至少要等些时日,才能走上正轨。
但这并不是太过严重,当时广东最苦最难的群体,就是沿海迁界的百姓。他们无地耕种,不能从事渔盐之业,几乎丧失了生存的能力。
当然,他们也是最为拥护王师,支前最为热情积极的阶层。
不管什么时候,最先起来反抗的都是穷苦人。他们没有什么身家,处在生死的边缘,对于改变更为迫切,也因此而义无返顾。
………………
同样怀有迫切之心的,并付诸行动的十余万人,已经过了腾冲城,浩浩荡荡地开过铁壁关,进入了缅甸境内。
这条路,永历入缅时走过,吴子圣率残兵救驾时也走过。
铁壁关,铜壁关,控制芒哈、海黑、芒莫之要塞。现如今,雄关虽然还矗立,却没有了守卫雄关的猛士。
国势衰弱,直接影响到了边境的状况。大明从永历时,在西南已经力不从心;缅甸也同样不复辉煌,王室不得不迁至上缅的阿瓦。
两相衰落的结果,就是两国边境竟然没有了战事,反倒进入了相对的和平时期。
“如吴将军所说,缅军除了火铳稍有威力外,其余已不是土兵的对手。”张国柱骑在马上,和吴子圣继续探讨着征缅作战。
吴子圣说道:“还有象兵,但我军有火枪、抬枪,阵战倒也不足为虑。李晋王和巩昌王曾两入缅境,大破缅军。如今不过数年,缅人应无恢复可能。”
“即便恢复了,也难挡我大军攻伐。”张国柱倒是很有信心,“殿下离滇时,还曾派人联络暹罗,说不定他们也会趁火打劫,出兵攻缅。”
吴子圣说道:“这还要看我军的进展,如果势如破竹,暹罗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张国柱颌首称是,决定按照计划,突破缅关后,便派出骑兵长驱直入,抢占八莫,夺取船只,然后便能沿江而下,水陆并进,直取阿瓦(曼德勒)。”
先直捣其王城,那里金银财宝最多。稳步推进的话,担心缅甸王室官员卷财而逃。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分掠四方,占地夺人。
八百余里的路程,顺利的话,一个月就能到达。而沿途的抢掠攻杀是必须的,联军也没有携带多少粮草物资,打的就是就地因粮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