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邻居也疯狂(1 / 2)
洛阳沦陷了四十多年,残败不堪。当初的“黄老之术”,实实在在的让百姓富足,四海安宁。可现在,“黄老之术”都用去搞清谈了,唉!桓温不敢多想,想多了也是伤心,对身体不好,不如向前看。桓温上了折子,请求朝廷还都洛阳,顺便再迁点人口过来。
眼看着又是个匡国的大功,可朝廷不干。洛阳西边是前秦,北边是前燕,要天子戍边,朝廷没这个胆,大臣也不愿冒险。一群小心眼的士族,只顾自家利益,哪会顾及国家。除了喊口号,啥也不干,这也是东晋流行清谈的原因。
天子戍边的确有风险,但也有好处,遇到外侵,会举国响应,毕竟立的是勤王之功,跟其他支援不一样。可惜这种敢替百姓挡刀的皇帝,历史上只有一位,就是明朝的成祖皇帝朱棣。
当年朱棣辛辛苦苦打下南京,却不贪慕华贵,非要回北京。理由就一个:“天子都不敢戍边,还能指望谁?”大臣集体去拦,没拦住,只好乖乖的跟着去。后来的朱棣开疆拓土,编修《永乐大典》,立下不世之功。特别是郑和下西洋,正碰上欧洲刚刚兴起的大航海,一群小渔船上探出的外国脑袋,没见过这么大的船,都以为是外星船队,据说就哪个星球争论了好久。
朱棣有魄力,又打了一辈子仗,可东晋的小皇帝年龄还小,没出过宫门,没打过架,跟朱棣不是一个级别,所以驳回了桓温的请求:不去!
桓温没办法,安顿好洛阳,然后撤兵。临走就留一句话:“不用玩命,尽心就行。”顺便迁走了几千户百姓。上次打关中损失太大,从这找补一下。
这次,朝廷还是重奖,给轻了怕桓温不高兴。可高兴了未必就好,因为高兴之后,桓温又闹着要去立功。又要准备奖金?拿啥准备,朝廷都空了。
朝廷是真怕了,于是加班商量,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骚主意:调桓温回朝廷上班,看他怎么立功。桓温很干脆:听凭安排,现在动身。大殿上一片沸腾,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家伙终于上当了。”
沸腾没持续多久,也就一袋烟的功夫,突然就集体崩溃。探马回报:“出发了,带着兵来的。”
悲催的朝廷,又开始推脱,没人承认是自己的主意。但推脱没用,既然瘟神来了,还得集体往回送。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可这次,倒不怎么难,按先例,劝退。上次劝退,拿殷浩说事,可这次,总得有个说辞。
朝廷派人拦住了桓温:“将军请回,多歇息几天,也别累着将士们,朝廷还指着你们北伐呢。”这就是说辞!
朝廷害怕北伐,想了个主意,这主意,却送了一次北伐,朝廷真逗!
公元369年,桓温再次北伐,领兵五万,讨伐前燕。因为前燕不厚道,把洛阳抢去了。
幸亏桓温当初留了话,就丢了城,人没事。前燕来了两次,第一次,太守跑了,第二次,守将跑了。就这样,洛阳到了前燕的囊中。
桓温记仇,还不吃亏,非得从前燕囊中把洛阳取回来。可桓温忘了,自己学的是“韩信兵法”,这兵法有两大禁忌:第一忌情报短缺,第二忌打野战。可这次,该有的禁忌都遇上了,也注定了桓温得吃大亏。
韩信号称百战神君,一生未尝败绩,那是按结局论的。要按过程论,韩信也吃过亏,就是打野战。当年垓下之战,韩信先是跟项羽交手了几次,一次都没赢过,30万人马被项羽10万兵马追的到处乱串,没办法,才联合多国部队围住项羽。围完了还不敢打,就用了“十面埋伏”的虚招,让项羽找不到突破口,再用“四面楚歌”的软招,才把项羽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