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想全身得先量身(1 / 2)
公元403年12月,桓玄称帝,国号“楚”,史称“桓楚”。公元404年3月,刘裕正式起兵,离桓楚立国仅八十天。
刘裕先召集了一千七百多北府散兵,一举拿下京口。随后何无忌向刘裕举荐了刘穆之,职务是主簿,跟曹操身边的杨修一样。可干的活却跟荀彧一样,除了全盘打理,兼职大局规划,成了刘裕的第一谋臣。
有了高智商幕僚,十年后啥样都看的清清楚楚,对付眼前都整不明白的桓玄,成败一目了然。而且,还有打配合的刘毅,同时拿下了江北的广陵。
听说刘裕起兵,桓玄除了惊慌,就是发懵。佞臣赶紧拍马屁:“刘裕那点兵,成不了气候,陛下不必担心。” 桓玄还算清醒:“刘毅家里没多少储备,都愿意凑出百万支持,又有那么多猛人响应,怎么说不会成功呢?”
桓玄忌惮刘裕,都表现在面上,身边人看了,全是跟着胆怯。勾搭着几万精兵转眼成了怯兵。桓玄没办法,硬着头皮派人去阻击,只几个回合猛将就被刘裕砍死。桓玄更慌了,兔子腿一蹬,逃向老巢江陵,临走还不忘带上傻子皇帝。
刘裕攻下建康,安排刘毅和何无忌继续追击,自己留下收拾残局。等追到江陵,桓玄又筹集了两万兵马,在江面上设垒拦截。桓玄自己划着小船,在垒后边练习逃跑,这操作,坑苦了一群卖命的兵。
眼看桓玄船高兵多,又处上游,刘毅没敢贸然进攻。偏巧是五月份,逆风,刘毅就用火攻。跟火烧赤壁一样,小船载着大火,风随便一吹,就逆水去撞大船。
桓玄跟曹操一样,大败而逃,但没曹操逃那么远,因为桓玄身后就是江陵。等逃回城里,大街上已经乱了套。
桓玄赶紧再出城,身边跟着一百多心腹,等到城门口,就有一半不忠心了,有个心腹突然就举刀砍桓玄,幸亏躲得快,没砍着。好在还有些忠心护主的,于是两边互相砍,桓玄也顾不上了,赶紧溜。本来打算躲去川蜀,半道上就被砍了。
桓玄死后,刘毅占了江陵,还捡了个皇帝。桓玄逃的急,没顾上,把皇上司马德宗丢在了江陵。刘毅向来不服刘裕,干脆先给司马德宗复位,好抢了这头功,再等朝廷迎接皇上还朝。
可随后又把头功给丢了,由于太兴奋,防守没做好,被桓家钻了空子。桓家也没想钻这空子,纯粹是被忽悠的。本来家族被打散了,几个猛人躲的好好的,桓玄心腹为了报仇,给桓振送了份假情报。说刘毅被打退了,江陵还在桓家手里,为了防止反扑,要桓振带人去增援。桓振大手一挥,上千人就跟着去了。
桓谦正躲在暗处盯着,看见桓振动手,就带兵去增援。桓振是个猛人,又趁晚上搞偷袭,刘毅措手不及,撒腿就跑,江陵和皇上一块丢给了桓振。
桓振不稀罕皇上,差点给砍了,幸亏桓谦拦住。随后桓振又给桓楚复国,以江陵为国都,桓振成了第二代国君,司马德宗复位一个月,又换朝代了。
刘毅丢了皇上,只好戴罪立功,回头去抢,可根本打不过桓振,于是双方形成对峙。
桓振嗜酒,除非烂醉才有机会输,刘毅跟撞天婚似的隔三差五去叫阵,可都碰不到点上,耗了半年多,才逮着机会。
公元405年正月,桓振醉醺醺出战,动作慢了半拍,几下就被砍了。桓谦是文化人,不玩愣的,丢下皇上,逃去了后秦。桓楚从公元403年岁末到公元405年正月,前后一年多,给面子的说法是三年。
“桓楚”存续时间很短,但意义很大,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过渡。等到刘裕掌权,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政府结构和土地政策。由于桓玄只会搅局,不会清洗盘口,所以刘裕掌权后,不敢直接称帝,运作了十几年,才成功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