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军令状(1 / 2)
赵构轻咳一声,立刻便有宦官开始宣旨。
“着升观文殿大学士赵鼎,特进尚书左仆射,上柱国,梁国公,食邑三千二百户、实封一千六百户!”
自此,赵鼎恢复相位,位极人臣。
而山阴县令则顶了赵鼎在绍兴的位置,再有山阴县丞进补知县。
陆游年幼,封了个文林郎,从九品文散官...那也是官嘛...
再下来就是对白野的封赏了,赵构思忖片刻,“特赐白野进士及第,给事郎,宣节校尉,崇政殿说书,右司谏,赐绯银鱼袋,另赏钱二百缗,绢二十匹。”
这就让白野有些奇怪了,怎么还封了个武散官。
还有,右司谏?自家先生是当朝左仆射,自己是个台谏官,什么意思?
不过不用考试,还是蛮开心的。
众人齐齐谢恩。
“退朝,众宰执,白司谏,随朕到御书房议事。”赵构起身刚走两步,笑着说道,“文林郎也一起吧。”
“退朝!”
待群臣散去,白野和陆游跟在众宰执后头。
不得不说,建康的行在所确实挺简陋的,不说故宫铺地的金砖,甚至好多地方连石板都不铺,橙黄的泥土直接裸露在外。
当皇帝穷成这样,也够可以的...
进了御书房,赵构纷纷赐座,宰执分坐两边,白野陆游在最后,氛围倒是蛮好。
赵构接过宫女递上的茶盏,“朕曾听闻,坊间有一《民报》,其上言说猪肉味美,可当真?”
白野正欲起身,赵构摆摆,“坐下说话。”
“谢陛下,这猪肉的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是为佐酒下饭的无上妙品。且,较于羊肉,猪肉价格更贱,百姓一旬也能吃上二三回。”
赵构点头,“如此甚好,百姓苦于虏人久矣。”
“是臣等失职。”
“白司谏,朕观之,卿于殿前答题似只做了一半,如何充盈国库,可还有良法?”
六双眼睛齐齐看了过来,白野望了赵鼎一眼,赵鼎微微点头,以示鼓励。
“启禀陛下,臣和先生于绍兴之时曾有推算,沿海诸州县设立盐场,不仅可以平抑盐价,还可为朝廷带来超过500万缗的岁入。”
赵构喜上眉梢,“好!”
也不能说赵构没见过钱,区区500万就喜形于色。
如今还能收上税的,也就是两浙路,江南两路,荆湖两路以及福建路。
广南两路现在还是穷山恶水,再往西则供养吴氏兄弟,京西南路和淮南两路更是养军都不够。
只说岳飞的十万大军,即便没有战事,人吃马嚼的也是个天文数字。
“至于农场,朝廷若要推广,尚有一些难点。”
赵构急切的说道,“细细说来。”
“其一,若是朝廷政令层层下发,待偏远州路收到,已过了夏种之时。
其二,贪腐和欺上瞒下,陛下,你可知臣那4000亩水田收上来多少地租?足一万两千石!我朝有多少田亩?届时收上来的粮食何止千万石。”
“该死!”赵构一掌拍在旁边的桌案上,见白野依旧风轻云淡,“卿已有解决之策?”
“陛下,其实第一点已经有人解决了。”
赵鼎笑着摇摇头,他也没想到那《民报》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年初之时创办的《民报》,先以带拼音的《三国演义》吸引周边诸路的大量读者。
而后,刊发各种新式农具,今日是锄头铁锹,明日是铁犁,总会有人尝试,而且,这都是些立竿见影的物什,此乃取信于民。
再后面便是土化肥和生态农场了。
“这师徒,还与朕打起了哑谜,元镇,你说。”
随后,赵鼎便讲述了《民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张守听罢,连连称赞,“辕门立柱,了不起,好手段!”
这时,秦桧突然冷不丁的说道,“陛下,此《民报》应由朝廷掌控,须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赵构一愣,有点道理,若是那《民报》刊登与朝政相悖之事...
不等赵构开口,白野已经顶了回去,“秦相公,《民报》乃下官一手所创,所耗人力,心力暂且不论,仅是钱财,前后投入便超过三万贯,如今依旧入不敷出。
敢问相公,若我进献朝廷,何以补偿?”
“长风!”赵鼎轻喝一声。
“补偿?为国进忠,乃人臣之本!”随后,秦桧朝赵构一拱手,“若朝廷需要,下官便是尽献家资又有何妨?”
白野学自家师姐翻了个白眼,真的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鼠目寸光,就好比下官的农场,下官有新式的耕作之法,可使产粮翻倍,如今粮价居高不下,若我敝帚自珍,不正是生财之道?”
张守见再聊下去,别打起来,这年轻人这么勇的么,敢顶撞枢相,忙打圆场,“白司谏君子之风,《民报》于白司谏之手,朝廷自无忧虑,然,若被有心之人效仿...”
“张相公思虑周密,我朝不是有进奏院么?若以后还有类似《民报》的刊物,可派人监管,虽为监管,但并不插手相关事宜,以示天家恩宠,亦可将其并入进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