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诸葛亮南征(上)(1 / 2)
定下了要派遣刘封在南中开府建衙的政策方向以后,刘备便与诸葛亮开始商议接受刘璋投降以后诸多事务处理的细节了。
原先这些政务无论巨细,都要由刘备和诸葛亮亲自处理。但如今荆州、益州的士民多已归附,刘备麾下亦是人才济济,许多事情他们只需要定出一个大概方向,然后挑选负责此事的人就够了。
“主公,刘季玉归降后,主公打算如何安置?”
诸葛亮问道。
刘备略略沉吟一阵,道:“刘季玉父子在蜀地数十年,颇善抚民,吾欲以高位待之,可乎?”
诸葛亮颔首道:“此主公之仁德也。然则正因如此,纵然刘季玉归降,也难保不会有人打着他的名号作乱。主公适将之移封别处,不可使其复居益州也。”
刘备点点头,在地图上看了看,道:“若如此,吾当以季玉为武陵太守。”
诸葛亮又道:“许靖离开成都,此人乃天下名士,主公当以长史之位招之,以收天下之望。”
不了刘备闻言,不由得皱眉道:“此人吾亦有耳闻,此不过一口舌之士罢了,昔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彼等进用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
“后此诸人皆反董卓,董卓便斩周毖,而许靖逃奔孔伷,其后更是遍仕陈祎、许贡、王朗诸人,孙策攻王朗前,又离开王朗,投靠士燮。后来被刘璋从士燮处征为蜀郡太守。”
“如今刘季玉危难之时,许靖身居高位,却在危难之时背主归降。此等人焉能为吾长史乎?”
其实刘备对许靖还有一个心结,昔年刘备为安喜县尉时,遇到郡督邮索贿。刘备见其无理,故不予也,还将其鞭打一顿,挂印而去。
而那一次主持官员考察的,裁汰如刘备这样因军功而起的人的,就是彼时担任尚书郎的许靖。
当然,许靖作为朝廷中枢尚书台的官员,当时是不可能认识刘备的,就是现在,许靖都未必知道自己当初的工作居然得罪了刘备。
而且刘备对许靖的厌恶,也并不仅仅因为这一件事情。归根结底,许靖这样的名士,喜好品评人物,却不能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这都是刘备所不满意的。
归根结底,生产力的发展,让世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虽然会导致一般民众的生存条件急剧恶化,但若是站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角度上来讲,这些世家和他们带来的农奴制确是进步的。
只是这种进步,是以践踏之前数千年形成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而作为代价的。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期望回到过去那个以小地主和自耕农为主要社会群体,期望以这些小地主和自耕农,或者用他们的话来说——良家子,来维持他们的高道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