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大汉宪政帝国(2 / 2)
“天子、丞相,皆归于西国,则东国之权意不保。为令两国民众,和睦如一,吾意当以天子名义,订立法条,规定天子、朝廷、官府之权力范围,而宪法所不载者,天子、朝廷、官府皆不得行。”
“此法便名曰宪法,以王在法下,与民共约。”
诸葛亮闻听,忽然想起什么,便道:“就如同江夏的宪政么?”
邢道荣点点头,道:“虽然一者为君主立宪,一者为民主立宪,但实质上都是以成文法律约束政府权力,而使民众之自由与尊严不受侵犯,同样使政府行使职权有据可查。”
诸葛亮是传统儒家文士,又受刘备影响,很是注重百姓黔首的生活。但听邢道荣所说,竟能通过以成文法典的形式,令民与天子、朝廷、官府立约,不由得有些心驰神往,当即答应了下来。
会后,邢道荣回到洛阳,诸葛亮亦回到长安,分别向各自的君主禀报此事。
当然,所谓的禀报也就是走个流程罢了,随后,刘禅自去尊位。而刘协亦下诏册立刘禅为太子。借着,丞相府和护国公府都向各郡县发布命令,令各县、道、邑,皆推一人,来洛阳召开大汉立宪会议。
如今大汉天下,在各通都要道,商贸往来众多的地方,都设置有自由市。对于商民来说,方便交易,对于朝廷来说,可以多收税收。
因此所谓宪政的事情,全天下都知道一些。
只是先前只是少数地方立宪,如今要召开整个大汉的立宪会议,顿时天下沸腾,人人都企盼不已。在这种背景下,河北魏国的余孽,亦被当地民众与豪强,联合汉军,给轻易击破了。赵云闻讯倒很是遗憾,平定天下的最后一仗居然没有赶上。
转过年来,各地代表咸集洛阳,在杨安殿皇帝陛下、太子殿下的注视下,开始了大汉朝第一次立宪会议。
会议分为两院,皇室成员、勋贵世家组成的名为上议院,各县推举出的民众代表为下议院。两院提交的议案,分别交由对方审核,必得到四分之三以上的同意者,方可通过,以为大汉宪法。
经历了数月得讨论,大汉宪法得以正式确立。基本上是在江夏宪法的基础上,由于统治区域的扩张,而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宪法规定:大汉帝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公民,天子是国家和全体公民的代表及保护人,地位尊崇,有权监督、召集和解散议会。不处理实际政务。
议会是大汉各地公民集中表达自己 意愿的地方,分为皇帝直接任命的上议院和各地方自己推选的下议院,共同掌握立法权,其中上议院负责提案,下议院负责表决通过,下议院亦可自己提案。
司法权由上议院和皇帝陛下任命的御史台御史大夫负责,御史的司法活动具有独立性,议会、政府、皇帝皆不得干涉,若御史行为不法,可由下议院提出弹劾,否则御史为终身任职。
下议院席位分为由季汉集团代表的自耕农、小商人以及手工业者的西党和以曹魏集团代表的大地主、大财团、世家豪强的东党两党。
在每五年一次的下议院改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党派即为执政党,可以组成内阁,其党魁既为大汉丞相,负责朝廷一应政务,并有资格任免九卿、丞相府的官员。
大汉丞相由天子任命,但天子不得违反公民的意志,拒不认命下议院选举出的党派党魁。若第三党派能够在选举中获得下议院的四分之一之席位,则同样可以作为执政党或在野党。
当选的大汉丞相,需任命在野党党魁为尚书令,负责监督丞相府的执政方针。
地方政府的官员由丞相府任免,但当地议会有权对其进行监察及罢免。
边境所建都护府、诸侯王国、海外领地,视其当年为朝廷缴纳的贡赋,给予其下议院席位。
这一套类似英国西敏制的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既是邢道荣刻意的引导,也是大汉社会在资本浪潮冲击下,发展下来的必然结果。
随着宪法的公布,大汉第一届大选的结果亦落下帷幕。天下一千一百八十三个县中,共有六百一十三各席位归属西党,而东党则获得五百零五个席位,其他党派及中立人士,获得六十五个席位。
西党获得多数票,成为执政党,党魁诸葛亮为大汉立宪以来,第一任丞相。而邢道荣领导的东党则成为反对党,邢道荣则成为了大汉立宪以来的第一位尚书令。
这一日,邢道荣正带着东党的一帮公卿,在尚书台审议丞相府下达的命令,忽然闻听门外有人通报:皇上驾到!
诸公急忙起身,拱手肃立。
却见刘协踱步进来,微笑着抬手,道:“不必多礼,朕已经禅位于太子。只是此事发生在长安,诸君不知罢了。”
立宪以来,虽未明文规定,但皇帝和上议院都在长安,而丞相府、尚书台和下议院则在洛阳。这些日子忙着大选后的诸般工作,还要在每旬一次的议会上总结出需要质询执政党的内容,洛阳诸公对于皇室的事情,关注的倒是少了许多。
邢道荣急忙抱拳道:“让陛下不得不再禅位一次,实在不好意思。”
刘协哈哈大笑,看着这些尚书台的这些面孔,他们又不少都是曾经逼他将祖宗江山让给曹丕的汉臣,这些面孔有无数次都让刘协恨得在梦中咬牙切齿。
但现在,大汉在立宪之后,变化日新月异,刘协心胸一下打开,往日不断折磨他的梦魇,此时却如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了。
“那等小事,朕早就不在乎了。朕现在只想多活些年,看看宪法、议会,这些东西,能带着朕祖宗传承四百年的大汉,走向何方?”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