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明海军成型(2 / 2)
清官犹如凤毛麟角,贪官多如黄河之沙
这是为什么呢?
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开始了沉思,下面的百官看着突然沉默下来的陛下,心里也都一紧,莫非,刚才内阁大臣说错话了?
朱元璋则回忆着清朝世界的见闻,结合着自己的人生阅历,思维也越来越发散。
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都是从科举中考出来的,圣人书都寒窗苦读过。
他们都懂圣人书的道理,不懂也过不了科考,哪怕是死记硬背,也都记入骨髓中了,想忘,都忘不了了。
那让他们走向截然不同道路上的,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是因为,现实,是因为,现实和书本中教的不一样。
是因为现实中的利益,对,是利益。
朱元璋感觉豁然开朗了起来,对,就是这根线,抓住,往下捋。
当贪官的好处比清官要多得多,不论是朝堂局势逼迫,还是大环境如此,选择同流合污,都是为了利益,为了自身的利益。
能够在现实和理想的抉择中,选择后者的是清官,而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前者。
或许他们可以容忍自己一生贫苦,但自己的妻儿,自己的父母,谁不想要他们过好好日子。
大明200余年,海瑞,也才出了那么一位。
向现实低头,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亲人,这头,得低,不低,遭罪的不只是自己一人。
而自己想要的大明,和现在的儒家思想倡导的绝对不一样。
未来的大明要的是世界霸权,自己不想要和别人谈平等,他们不配,大明就得是最高贵的。
自己所要做的,并不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变,因为那是孔孟之道,流传至今,内容已无法进行修改。
而且不经改变的儒家思想,照样敌不过利益,理想终究要败给现实,重要的,从来不是内容,不是孔孟所说的话。
自己所要做的,是改变解释权,对,只需要改变解释权,就足够了。
儒家经典就放在那里,那只需要按自己想要的去解释,写进教科书里,就可以了。
内容不变,但怎么对孔孟之道进行解释,就可以潜移默化改变整个大明的想法。
孔孟之道,难道就不可以是霸道吗?顶多是碾死你之前,向你说一声‘得罪了’罢了。
这种新的解释,会为大明上上下下带来数不清利益,会得到无数人的支持。
会从法理上,为大明之后的掠夺行为披上文明的外衣,并进行修饰,孔孟之道就这么说的。
哪怕有人察觉到不对劲,但利益大于一切,他们会闭嘴的。
他们不愿意闭嘴,大环境也会逼迫他们闭嘴,最终解释权,归朱元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