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我们东家太败家了怎么办?(1 / 2)
“周叔,芥末我们都知道,吃日料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但超市里一管也就卖几块钱,怎么在你们山上,就这么贵了?”小秦编导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疑惑。
这问题,要是之前的周成林,还真回答不了。哪怕他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识不少,但像野生山葵这种高级料理才讲究的调味品,完全是他的认知盲区。
不过,最近几个月,景家那边,隔三差五地送来一些奢侈的食材,珠瑷庄的人,着实享了不少口福。
这野生山葵,他原先不以为意,一听到价比黄金,他才上了心。
如今,面对众人的疑惑,无论是味道,还是种植方法,他都能解释得头头是道——
“与芥末相比,这种新鲜的野生山葵啊,磨成酱之后,口感更加柔和、细腻,没有芥末那么冲,后劲也消散得慢,余味清爽,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和风味,使它成为最顶级的调味料。而且山葵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喜阴、喜湿、喜透气,多生长于水流清澈、且流动速度快的野溪谷。适宜山葵种植和生长的地方有限,所以国际市场上,山葵极为稀缺。 我们特意铺盖透气的沙土和碎石,便是为了模拟野溪谷的环境,搭建种植床。”
这一通种地经,众人竟听得津津有味。
老书记更是眼睛都亮了起来,“喜阴、喜湿、喜透气!听上去,这个溪水里的黄金,咱们永安镇的气候很适合种植啊!”
这位老领导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周成林一听就明白了,连忙笑道:“是,我们东家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我们咨询了国内农学院的专家,都说山葵对土壤和水流的温度、湿度、酸碱度,还有水质、水量,甚至光照时间都有苛刻和要求。所以,国内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成功案例。我们珠瑷庄也在试行阶段,如果成功培育出来,东家肯定很乐意跟大家伙儿分享经验的。”
“好好好!”老书记笑眯了眼,抓着周成林的手晃了又晃,“储大夫仁义!我也听说了,去年年底,你们珠瑷庄分了不少好种子出去!就连我家老太婆,都领到了一小包。她啊,一开春,就喜滋滋地种满了一阳台的菜苗。你也别怪我冒昧,唉,咱们永安镇穷啊,一听到地里能种出黄金,我这老家伙也顾不得矜持了……那,我们就等你们珠瑷庄的好消息了!”
周成林自然是客气地应下了。
老书记说的这事儿,早有惯例。他不用问,就知道他家东家的态度。
他们珠瑷庄的各类蔬菜瓜果有一部分直接卖给市里的饭馆,另一部分则是在镇里的杂货店零售。
珠瑷庄的蔬菜瓜果,但凡吃过,没有不夸的。所以,哪怕售价都比市场价要高,还是每天供不应求。
其他村的菜农看得眼红,有些精明的,买瓜果的时候,就特地选那些长老了的,抠出种子来,种到自家地里去。
这事一传开,那还得了。
今天有人抱怨:“今儿个的黄瓜也太嫩了,啧,没味儿!”
明天就有人建议:“这小洋柿还没熟透,怎么就摘下来卖了,可惜了!有没有熟透的?熟过头也不要紧,我就爱吃软乎稀烂的。”
张青芝是镇里两个店铺的主管,实在顶不住这一个个的,哭笑不得地上报周成林。
周成林原本不想理会,毕竟,抱怨归抱怨,也没见他们少买啊。这群人,心眼子贼多了。
他把这些事,玩笑一般说给储星洲听,“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庄户人家,好种子最稀罕,有钱都买不着,而且咱们珠瑷庄就靠这个吃饭呢,能随便往外卖么?”
没想到他家东家眨了眨眼,直接说道:“能啊。”
周成林:“……能?”
“嗯。把仓库里的种子整理整理,留下咱们明年要种的量,其他都卖了吧。”
周成林:“……”
我们东家太败家了怎么办?
周成林怀着沉痛的心情,把仓库里的宝贝儿种子分了一半出去。
古竹村的大家伙儿都乐得不行,镇里的人更是闻风而来,抢破了头!
哪怕定价高出市场价四五倍,也仍供不应求。甚至还出现了倒买倒卖的黄牛。
无奈之下,店里只能限量出售,每人凭身份证,每天只能购买限定数量的种子。
附近村镇的菜农每天天不亮就蹲在杂货店门口等着,也不挑品种,有什么买什么,都按最大限额来买。
反正自家种不完的,随时都能转卖出去。
镇里掀起一阵阳台种菜热潮,就连住在镇上的人,见面的问候也从“你吃了吗”,变成了“你今天抢到种子了吗”?
或者“我抢到不少辣椒种子,你有啥,咱换换?”
老书记聊起他家老太婆抓他当苦力挖土种菜的事,嘴上埋怨,脸上却带着收不住的笑。
同样的遭遇,其他领导也一样经历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众人顿时惺惺相惜,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
众人一边逛着珠瑷庄,小秦编导就听了一耳朵的八卦。
和摄影大哥对视一眼,她顿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