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必须主动出击(2 / 2)
袁绍深吸一口气,无比肯定的说道:
“子远尽管直言,现如今不管是什么对策,只要能够对我军有利,自然可以一试。”
现在的袁绍,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优柔寡断了,他已经想清楚现实,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必须全力以赴扭转局势。
他必须尽可能的争取一线生机。
如果他还想要活着,他还想要称霸一方,那他就必须挡住刘备的攻势。
现在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如果他不尽快做出抉择,那么他必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既然袁绍已经开口,许攸思索之后 最终开口说道:
“主公,现如今我们想要击败刘备,那就绝对不能从正面下手。
刘备兵强马壮,实力强悍,他手下那些百战精锐之师,以我军实力,想要突破难度太大了,我们必须防守城池之中,才有可能拖延时间。
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迎击,根本无法做出有效反抗。
在战场局面上,我们始终处于被动,等到刘备整顿大军前来进攻,我们又该如何防守?
所以想要击败刘备,那就必须想办法断绝刘备的后路。属下觉得,主公可以派遣精锐之师,率领兵马奇袭刘备后方,断绝刘备粮草。
如果刘备大军,粮草无法跟上补给,那么刘备军心大乱,就是我们的机会,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线生机,才能与刘备对抗。
否则的话,注定只是刘备的手下败将。
现在的刘备,实力太强了,根本不是我军能够轻易应对的。如果不用奇招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会败得一塌涂地。”
袁绍闻言,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许攸说的确实有道理。
现在,如果他们想要击败刘备,那就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必须主动出击。
如果就这样在城池、营寨之中等着的话,最终失败的一定是袁绍。
因为在场面上,刘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袁绍根本难以反扑。
只有派兵突袭刘备后方,断绝刘备粮草,那样还有一线生机。
刘备率领十万大军,粮草补给自然是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那么刘备一方必然陷入混乱之中。
虽然到底有多乱,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可是只要有一点点机会,总好过现在这样等死。
袁绍闭上眼睛,面露思索,经过片刻沉默之后,他终于是开口说道:
“子远所言极是,那就必须想办法,派出兵马侵扰刘备后方,断绝刘备粮草,唯有如此,才能获取一线生机。”
但是很快,袁绍又陷入纠结之中,因为他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
虽然许攸的计划值得一试,但是现在他们根本不知道,刘备储存粮草的地方在哪里?
这种时候想要突袭刘备后方,将刘备的粮草烧毁,可没有这么简单。
沉吟之后,袁绍又说道:
“如果真能找到刘备储存粮草之地,计划能够成功,对于我军来说,必然能够扭转局势。
可是现在首要问题,便是如何确定,刘备将粮草储存在何地。
否则,想要派出兵马偷袭,也没有这么简单。”
许攸对此,他早有预料,作为一名顶级谋士,他自然不会连这样的事情都考虑不到。
等袁绍开口之后,他很快点了点头,说道:
“主公说的没错,想要断绝刘备粮草,那就必须先知道,刘备将粮草储存在什么地方。
但是现在,我军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打探消息了。
是以属下觉得,刘备如今的主力在冀州与主公交战,那么他的粮草,就不可能距离太远,以属下猜测,刘备的粮草多半是存放在汤阴县内。
主公可以派人暗中前往探查,如果确定了消息真伪,到时候再出兵袭击也不迟。”
这一切都是许攸的猜测,并没有得到验证,袁绍心中不免有些惶恐。
不过他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知道他现在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做出决定,他想要扭转局势,可没有这么简单。
在这样的高压情况下,袁绍反而变得清醒了不少,他并没有任何疏忽,也没有任何犹豫,他很快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这样办,派人即刻打探消息,务必确定刘备的粮草,到底储存在何处?如果那些粮草当真在汤阴县内,那么再动手也不迟。”
计划就这样确定下来,其他众多谋士也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们并没有反对许攸的计划,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事已至此,他们总不可能真的找死,哪怕他们和许攸不是同一个阵营的,他们也会争权夺利,但是此时此刻,他们都是袁绍的手下。
面对刘备的进攻,他们总不可能让袁绍自寻死路,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辅佐袁绍,击败刘备,稳住局势,继续争霸天下。
可以说,袁绍手下的这些谋士,虽然立场不一样,他们的想法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于袁绍,那确实是忠心耿耿。
在原本历史上,曹操横扫河北,袁绍手下的众谋士,基本上都是忠心耿耿。
有不少人都不愿屈服。
由此可见,袁绍在河北确实是很得人心。
只可惜在官渡之战后,袁绍就病死了,否则的话,最终的归属还尚未可知,曹操能不能再度击败袁绍,也都是无法预料的事情。
毕竟那时候的袁绍,哪怕输了官渡之战,实力依旧不容小觑,他还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只可惜,现在他面对的是刘备,刘备的实力比曹操强大了不知多少。
如今的袁绍,已经落入绝对的下风。
他之前没有抓住机会,一举将刘备覆灭,现在在想要反抗已经晚了。
也幸好,袁绍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变得理智起来,他不复之前那样优柔寡断。
此刻,唯有尽可能的追寻一线生机。
纵然机会渺茫,也比什么都不做好。如果尝试了,还有一线可能。
什么都不做,就真的只是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