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局势变化的战场(1 / 2)
此刻在战场上,赵云持枪纵横,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有袁绍军将士,仍旧不信邪,他们想要拦住杀来的虎豹骑精锐。
可是当他们真正站到虎豹骑面前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他们根本挡不住赵云一方的冲锋。
那强大的冲击力,将他们碾压,他们好似尘埃,一般被轻易击败。
而这只是开始而已。
因为在正面战场,袁绍和刘备双方大军针锋相对,全力开战。
他们都知道,这一场战斗的重要性。
没有谁愿意轻易退却。
他们必须取得此战的胜利,所以他们为了获得胜利,几乎倾尽一切。
没有谁能够确定,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可是现在,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必须将敌军击败,他们必须取得胜利。
总之,大战在即,胜利唾手可得,他们怎能拱手让人呢?
袁绍看着僵持的双方战场,神色异常凝重,这时候他听到后方异动,不由的皱紧眉头,向着后方大军看去。
当他看见,赵云率领一支精骑,杀入己方军中,那强大的冲击力,那所向披靡的威势,令他脸色一变。
这让袁绍心中惶恐,如果真让赵云率领大军杀过来的话,那么纵然他正面战场,没有落入下风,恐怕也会败的一塌涂地。
毕竟,敌军前后夹击,他该如何反抗呢?
虽然在此之前,袁绍就已经有所防备,他派遣大军精锐在后方,随时防备。但结果还是出了问题,看来是他太低估刘备麾下的大将了。
但是,袁绍依旧不准备放弃。
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众将士,此战尚未结束,一定要挡住后方的敌军,这场战斗,我们不能输,必须将敌军击败,我们必须取得胜利。”
袁绍无法确定,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可是事已至此,他现在能做的就是鼓舞士气,他希望众将士能够齐心协力,能够和他一起同生共死。
所有人将力量集中到一起,他们才能有获胜的可能,否则的话,就只能任人宰割,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刘备可没有这么好对付。
袁绍也很清楚刘备的强大之处,如果他小觑刘备,他不把刘备放在心上,他就会像之前那样,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他能够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或许现在的袁绍,就不会落到这般境地了。
他就能早点将刘备解决。
或许现在的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袁绍面对刘备的进攻,他已经捉襟见肘,他没有太多的选择。
他现在必须拼死一战,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才有一线生机。
否则的话,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了。
好不容易才看见的希望,袁绍是真的不想放弃。随着他下达命令,又有将领带领兵马前往后方拦截,他们咬紧牙关,不知道最终的结局如何。
可是现在,他们也只能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了,只要能够挡住赵云一方的攻势,正面战场才能维持下去。否则的话,恐怕会彻底被敌军击败。
——
然而,袁绍想要派遣兵马,挡住赵云率领的虎豹骑,刘备又岂会不知道呢?
他要做的,就是全力进攻,他一定要将袁绍一举击败,这是他彻底覆灭袁绍的最好机会。
袁绍亲自率领,大军正面决战,想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力挽狂澜。
毫无疑问,袁绍的想法很好,如果他真的能够成功的话,或许结局将会完全不一样。
只可惜他想太多了,因为他面对的是刘备,刘备也不是好对付的。在此之前,刘备已经准备了很多,他为的就是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此刻,刘备看着身边的许褚,大声的说道:
“仲康,你率领兵马全力突击,从正面杀进去,不能给袁绍一点机会。
袁绍想要趁此机会,全面反攻。但他想太多了,此刻子龙率领兵马,已经在后方牵制他,现在就是我军正面突破的最好机会。
如此大军前后夹击,袁绍必然束手无策,到时候,他败局已定。”
许褚听得刘备的命令,没有半分迟疑,他直接率领虎卫,向着前方冲杀而去。他目光坚定,脚步铿锵有力,他手中拿着大刀,杀意森然。
就这样,大军杀了过去,朝着前方的袁绍军杀了过去。
刚才袁绍突然袭击,打了刘备一方一个措手不及。刘备一方虽然没有溃败,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占到太大便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赵云率领兵马,已经杀到了袁绍后方。
而此刻,许褚更是要率领刘备的亲卫队,从正面杀过去,要率领刘备麾下众将士,拉起全面反攻的号角。
袁绍主动出击又能怎么样?
袁绍全军出击又怎么样?
他的结局早就已经注定,只不过袁绍心有不甘,他不愿意坐以待毙,他不想等死罢了。只可惜,现在他所做的一切,根本扭转不了局势。
前方的众将士,看见许褚领兵冲杀之后,也是士气高涨,热血沸腾。
他们知道这代表了什么。
因为许褚是刘备的亲戚,也是保护刘备的人。
此刻,许褚都在战场上冲杀了,意味着刘备没有任何保留,他们要做的,就是全力赴的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到时候,这天下将会恢复统一,恢复太平之中。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
在这乱世,哪怕他们不喜欢征战沙场,也没有办法避免。
他们想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唯有天下和平,只不过在此之前,这件事情是那么的艰难。
群雄争霸,割据四方。
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了,那就是刘备,他率领大军横扫群雄。
如今距离一统天下,只有咫尺之遥。
而他们身为刘备的部下,自然要为了刘备拼死而战,或者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