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同“锤王”(上)(1 / 2)
正史上,相比父亲宣宗皇帝,朱祁镇的时代属于明朝承上启下最关键的一个时代。从永乐到宣德时期,大明朝这个战争机器还在惯性的作用下缓缓前行,虽然仁宗、宣宗踩下了刹车,但是明朝的这个势能还在继续释放。
等到了朱祁镇的时代,朝廷的重心开始转变。向外的战争动能逐渐停止,这时候内部的种种矛盾开始显现。所以到了正统朝,整个大明内部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只有把这些“势能”都给释放掉,大明才能稳步向前。
上辈子,从朱祁镇登基开始,这锅水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加温的状态,直到最后全面沸腾。最终,在土木堡,这口锅不堪重负炸了,“势能”终于全部释放了。却是以一种极其糟糕的方式。以至于土木堡之后的大明“性格”直接从明初那个强硬外向的“性格”变得内敛自守。
因为土木堡这个突发性事件,使得明朝的转型之旅变得极为突兀,这造成了许多严重影响未来的后遗症。一直到了成化朝,大明才逐渐的平稳下来,但是为了这个平稳,大明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朱祁镇的后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像他这种带“原罪”的人是无力解决的,他能做的就是早死早超生,以最快的速度把权利下放到儿子手上。
然而重生之后的朱祁镇,重新回到了锅里的水还没有烧开的阶段,他还有足够时间去带领大明去和平转型。辛辛苦苦干了八年,只能说离着天下大治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已经可以看到光明的未来。
现在挡在大明“光明未来”面前的一个绊脚石:代王,注定要被历史的洪流一脚踢开。
头脑风暴会议上,经过王直这么一分析,代王以及整个大同的问题被拆分开来。朱祁镇决定从困难的入手,先收拾朱桂。
朱十三手上有三个护卫,号称近一万五千人。朱桂能拥有这些护卫的理由,不外乎因为他是一个边镇的藩王。那如果他不是边镇的藩王呢?朱祁镇灵光一闪,终于找到了解决代王的办法:改封。
经过几天的精密构思,这个想法渐渐的成型。朱祁镇决定走出第一步,六月初一纸诏书送到了代王朱桂的手上:代王朱桂长期驻守边镇不辞辛劳,为大明的和平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表彰代王的丰功伟绩,皇上决定将代王朱桂迁往繁华的徐州。
颁布了诏令,朱祁镇还给朱桂送去了一封信,信中朱祁镇让朱桂把在大同府的固定资产数据申报朝廷,有多少土地,到了徐州朝廷重新给你划拨。这一击,简直直击要害。朱桂还找不到任何逻辑上的缺陷进行反击。
给你换个地,一切从头再来,让他上报土地他敢照实报吗?就算照实上报,皇上就能给他同样大小的土地吗?都是老狐狸,怎能骗得过代王。
朱桂收到朱祁镇的诏书之后,暴跳如雷。拿起他的小铁锤,在王府里疯狂的打砸,甚至还准备冲到街上去当街找几个百姓来“爆头”出气。没想到这个年仅七十的老头子,竟然还有如此威猛的战斗力。
好不容易被家人劝了回来,朱桂才渐渐冷静下来。一旦冷静下来的朱桂,就又进入阴险狡诈的状态,他仔细的读起了小皇上给他的信,寻找着突破口。最终他决定,用最直接的办法来应对:耍赖。
朱桂给朱祁镇回了封信,告诉皇上,自己岁数大了,早已习惯了边塞的生活,像徐州那种富饶之地,不适合自己这种边疆武夫居住。而且当初太祖高皇帝把自己封在大同,就是为了让自己保护大明的边疆。他叮嘱朱祁镇,千万不能违背高皇帝的意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