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京(2 / 2)
沈惠宁收回打量的目光,微微垂眸,一个月的时间,已足够她理清现下的状况,当然,原身的记忆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对于穿越,从一开始的不可思议和惊慌失措之后,她很快便接受了现实,她向来便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且行事果断的人,既已无法改变既定的现实,那就利用现下的条件,让自己过得更如意才是正事。
况且,前世她父母早亡,也无什么亲友,每日过着996的社畜生活,除了自己省吃俭用存在银行的巨款外,现代世界也没有什么能让她留恋、牵挂的东西。
不过想到自己那一笔不菲的存款,沈惠宁还是心一痛,她走得突然,只记得自己那天晚上加班到深夜,突然感到心痛难忍,呼吸困难,没有几分钟时间便失去了意识,再一醒来,便穿越到了这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大盛王朝沈家三姑娘身上。
胡思乱想之中,王老太太的居所居禄院到了,沈惠宁收了思绪,整了整神色,待丫鬟通报后,低眉顺眼地进入院中。
自入京以来,沈惠宁便被蓉姨娘拘在蓉华院中养病,未得外出,若不是今日日子实在特殊,蓉姨娘也不会大早上的催着她来向老太太请安。说起来,这还是她第一次正式和除了蓉姨娘之外的其他沈家人见面呢。
沈家本也是京城人士,沈家家主沈端进士及第后授编江城知县,如今得以归京升任京官,入翰林院任编修,自是要找机会和京中世家大族以及从前旧交联络关系。恰好临近沈家老夫人王老太太的六十岁寿辰,便选在寿辰这一天广发请帖,借以和京中官眷互相走动。
是以今天不仅是王老太太的寿辰,也是沈家重回京中交际的信号,更是沈家三姐妹在京城中的首次露面,此次露面于三姐妹们来说意义非凡,若能在世家太太们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于她们日后的相看、婚事也有着极大的助力。
沈惠宁进入屋内,还未见着众人,便先听到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绕过屏风,内里的景象便映入眼帘,王老太太坐在高堂正中,笑容满面,满脸慈祥,她右手边依偎着一名身着芙蓉红裙的娇俏少女,亦是眉眼生动,巧笑倩兮,正是沈府四小姐沈惠芊。
见得沈惠宁进来,屋内喧闹声稍低。
沈惠宁小步至正中,规规矩矩的朝上首的王老太太行了一个万福礼,并道:“惠宁给祖母请安,祝祖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王老夫人转向下首行礼的孙女,笑容微收,微一颔首,淡淡道:“嗯,坐吧。”
沈惠宁起身,眼角余光微微环视,缓步到二姐姐沈惠君旁边坐下。
这边沈惠宁才坐到椅子上,便听上首的沈慧芊似开心关怀道:“三姐姐院里丫鬟日日到祖母这边告假,祖母和众位姐妹也很是担心姐姐病情,母亲昨儿个也还念叨着给姐姐送点滋补药品去,现下看姐姐气色不错、精神头也足,总算是叫人宽了心。”
沈惠宁抬眼望去,见沈惠芊笑盈盈的看着她,似是满脸关切,但眼里藏着的冷意和一闪而过的恶意透露出她的来者不善。不由的内心叹了口气,看来这官家小姐的日子,也不会有她以为的那么舒坦。
经历过现代办公室文化百般淬炼的沈惠宁,怎会看不出她的小把戏,这小姑娘看似句句关心的关切之语,实则暗含玄机,若回答不善,倒容易在长辈面前落下一个贪懒借病不来请安的坏印象。
沈家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也一直都是书香清贵人家,王老太太娘家清河王府,祖上曾任光禄勋,家风甚是严谨,是以王老太太最是看重规矩,若是真在她面前落下这样一个偷懒耍滑的由头,只怕会让本就不喜欢姨娘和自己的王老太太对蓉华院更添不满。
虽然沈惠芊的发难在意料之外,但沈惠宁毕竟不真是那不知世事的深闺小姐,作为一名在现代职场摸爬滚打和经历过社会毒打的老社畜,这种小把戏还不至于让她为难。
她不慌不忙的理了理裙边褶皱,端正坐好,似是没察觉到沈慧芊话里机锋似的笑着说道:“原是身体一直不适,大夫也说是落水后体内积寒,不宜外出走动,要好好将养。姨娘也怕我乱跑把病气过给家中其他人,把我拘在院里养病。孙女这几日在房中静养,心里也牵挂着祖母寿辰,但奈何身体不争气,原以为只怕是连祖母寿宴也参加不了了,心里歉疚得很,便日日抄写佛经,一面为祖母诚心祈福,一面也是向祖母献上寿辰之礼。”
“说来也是一件奇事,自打为祖母抄经以来,我这身体倒是一日比一日轻快,连大夫也惊喜于我的恢复速度。父亲来看望几次,和姨娘说起,祖母是家中老太君,福泽绵长,我为祖母抄经,倒是得了祖母的福泽庇护,所以身体才能好得这般快呢。”
说着又故作腼腆地笑了笑,转身从丫鬟手里取过一卷经册,“这是孙女为祖母抄写的《佛说无量寿经》全卷,孙女笔力不足,祖母阅过千万大家墨宝,万不要嫌弃孙女才是。”
说完带着些许忐忑和期许的看向上方的王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