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那一天,家里两个小崽子哭的好大声。(2 / 2)
赵正东不爱吃黄鳝,小时候听人说黄鳝是死人肉喂大的。
虽然长大了知道是谣言,可心里头还是隔应的慌。
家里的孩子本来要吃的,如今被他带的也不爱吃这个了。
赵正东便准备把黄鳝给扔了。
就在他准备扔掉的时候,隔壁田里的一位大婶儿看见了,忙喊道:“赵村长,你要是要扔,不如给我吧。我儿媳妇怀着孩子,拿回去给她炖了补补。”
说话的是大河村的一位婶子,胖墩墩的,看着富态。
赵正东看着有点眼熟,但叫不上来名儿。
想着这十里八村儿沾亲带故的,便往旁边走了几步。
胖大婶儿笑呵呵地小跑过来,举起桶。
赵正东将黄鳝扔进她的桶里,多说了一句:“黄鳝有寄生虫,记得做熟。”
“晓得晓得。我炖汤呢,肯定做熟。”胖大婶儿道了谢,又颠颠儿的回去,守着自家男人儿子在田里摸泥鳅黄鳝。
两个人动作快,没多久兄弟俩就把这块田给从头到尾摸了一遍。
“行了,回家。”
赵正东在田坎边的草上蹭了蹭脚上的泥,招呼着拎着桶的两个孩子。
就两块田,一尺高的小桶都装不完,但俩小孩儿开心的走路都一蹦一跳的。
拎着各自的小桶跑在前头。
沿路还大声的和村里的大婶大叔们打招呼,给他们看小桶里的泥鳅和龙虾。
长辈们都喜欢他俩,一点儿不吝啬夸奖。把两个小崽子夸的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回到家没多久,萧鸿和史耀谦他们也回来了。
这几个人收获颇丰。
拎去的三个桶全部装的满满当当。
一路走回来,从桶里蹦了好些鱼出去,全被村里的猫给叼走了。
“好家伙,你们这是去接鱼还是打劫去了?”坐在井边处理泥鳅的赵正东都惊着了。
赵晓荷也跟着去了,满脸兴奋地说:“大哥你是不知道,水库的水哗哗的往下冲,好多鱼。陈二哥还拿网子网到一条一米多长的鱼。那鱼力气老大了,把陈二哥都给拖了下去。后来好几个人一起拉网,才把它拉上来。”
赵正东听得双眼发光:“什么鱼啊?”
“大鲶。”史耀谦拿过洗衣盆,将桶里的鱼倒进去,往里压水,然后跟洗衣服一样搓,“大的吓人。也是陈敬业运气好,水库边人多。他被拖下水就让网给缠住了。要他一个人在,过几天就可以自己浮上来了。”
“诶,晓梅啊,这鱼怎么做啊?”史耀谦将从井水冲洗过的鱼扔进边上的干净桶里。
“油炸吧。”给他拿干净桶过来赵晓梅坐在小马扎上,“都是些小鱼,拿红薯粉裹一裹,炸了放冰箱冻起来。以后拿来煮汤还是红烧都方便。”
“行。”
鱼太多,一大家子端着凳子围坐在井边处理。
就连赵元宝和赵正北也没出去玩,乖乖在盆里清洗收拾出来的鱼。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就要把鱼收拾完,院子外面大步跑进来一个人。
看见赵正东他们在收拾鱼,沉声说:“东子,快别弄了,这鱼不能吃。”
赵正东低头看了看手里刚刚被剖开肚子的鱼:“怎么了?”
陈爱党一脸晦气:“敬业那小子不是网了条大鱼嘛,瞅着快中午了,我妈就说做来吃了算了。结果割开鱼肚皮,往外掏内脏的时候,掏出来一根手指头。看着像小孩儿的,死了还没多久。”
赵家上上下下:“......”
赵晓梅和赵晓荷忙扔掉手里的鱼。
以前黄老娘被儿媳妇砸死后扔进大河里,大哥也从河里钓过鱼来吃。可是那已经过了好多年,黄老娘都只剩骨头了。
现在不一样,这手指头可还新鲜着。
陈爱党叹气:“扔了也浪费,拿去剁了喂鸡喂狗吧,我先走了。还得去通知其他家。”
赵正东对赵正南和萧鸿摆摆手:“你俩洗干净手也挨家挨户通知下。”
“好。”
等到兄弟两个跑出院子,赵正东看着一大堆鱼不禁有点头大。
这得剁到什么时候去?
*****
那天过后,赵家的鸡鸭鹅狗子们,见天儿的吃鱼,吃鱼吃到闻到鱼的味儿就扭头跑路的地步。
无论赵正东怎么喊都死活不回来。
看他实在推销不出去家里的鱼,老虎大黑勉为其难的解决了十几条就不肯再吃了。
它虽然被叫大猫,可又不是真的猫。它还是更喜欢吃自己进山抓的猎物。
看着剩下的两斤多鱼,赵正东想了想,去了村里猫咪们喜欢聚集晒太阳的草地。
本以为拿着鱼会备受欢迎,哪知道他刚靠近,那些猫耸了耸鼻子,喵嗷喵嗷几声就撒丫子跑了,混似身后有狗撵一样。
跟着他一起过来的八爷给他翻译:“它们说鱼又来了,快跑快跑。”
赵正东:“......”
一群不正经的猫,哪有猫嫌弃鱼的!
最后,赵正东只能将那两斤鱼埋了。
为了不让它们在这大热天变质发臭,他还用了一颗灵石。真是浪费。
拎着锄头往回走的时候,撞见了几个村里人,他们看见八爷吃了一惊。
“东子,你家这王八怎么变小了?”
赵正东一本正经的疑惑:“有吗?不一直这么大吗?”
“我总觉得变小了。以前有......好像又没咋变。”
“叔,肯定是你们记错了。”
那几个人困惑的抓抓脑袋,随后笑着摇摇头:“真是老咯,这眼神儿不好,记性也不好了。”
赵正东心里好笑。
回去的路上,他让八爷别一下子变太小,给村里人一点儿缓冲。一天一天的变小点,潜移默化的改变村里人对它的印象。
八爷嘀咕了句真麻烦,但到底还是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