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议都(2 / 2)
明朝的武勋基本都是淮西人,文官多是江西、浙江、福建人。老子主场在南京,吃香的喝辣的,跑北方干什么?冬天冻死个人。
后来朱棣强势迁都北京,三大殿刚盖好,就被内阁偷偷一把火烧了。御史们上书朱棣,内涵他遭天谴。朱棣人狠话不多,直接活剐了几个。
朱元璋刚起了个头,户部尚书赵勉就说道:\皇上,迁都西安不可取。\
\为何?\
赵勉道:\西安秦汉时期就为都城,再经过隋唐时期的开发,土地的肥力都用尽了。元未大乱,西安城池尽毁。如果我朝迁都到那里,物资难以供应,重建新都也费时费力费钱。"
朱元璋道:"北方和南方自赵宋南渡,北方落入胡人之手有几百年了,我朝定都南方,北方人难免离心离德,朕不想做失去北方的千古罪人。既然西安不可取,那就迁都北平。“
赵勉道:“皇上英明,但北平在胡虏兵峰之下,一旦北南同时有事,就是腹背受敌之势。请皇上三思。况北方百业凋零人口稀少,大运河己经荒废多年了,如何保障京师供应?修运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设有四五百万两银子是办不成的。"
一说到钱粮物资,朱元璋就蔫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哪儿行?"
赵勉道:"一动不如一静,定都应天二十几年了,什么都是现成的,何必再折腾呢?应天地处鱼米之乡,繁荣富庶,作为都城有什么不好呢?臣待罪户部多年,最知道钱粮短缺的难处。迁都不是件容易事,没有堆成山的银子,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筹画,是办不成的。"
各部的官员也都附合赵勉的意见。
绕来绕去又绕回来了,这个最符合文官利益了,谁愿意舍弃自己的基本盘呢?
这一切都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文官集团太强大了,他们土生土长,在江浙一带树大根深,盘根错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将他们迁到关中地区或者燕云地区,才能从根本上削弱他们的势力。但他们是不会束手就擒的。
朱元璋实在不甘心,只好退而求其次。
"既然偏南、偏北、偏西、偏东皆不可取,那就考虑定都洛阳。洛阳居天下中,兼顾东西南北,背靠关中平原,面向黄河长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朕准备派太子视察关中及河洛地区,然后再做定夺。"
六部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仿佛在说,看来皇上是铁了心要迁都了。
朱标一直静静地坐着。朱元璋有心培养朱允熥,也让他旁听。
朱允熥听到要派便宜老爹视察关中,就再也憋不住了,腾地站了起来,脱口道:"皇爷爷,不好,别派我爹去关中……"
朱标皱起了眉头,"没规矩,坐下!这儿哪有你说话的份?"
朱元璋问道:"允熥,你说说,哪里不好了?你觉得该定都哪里?"
朱允熥偷偷瞥了朱标一眼,欲言又止。朱元璋道:"别怕你爹,想咋说咋说,爷爷给你作主。"
六部的官员全部是科举出身,对于武勋集团怀着天然的敌视和鄙视,自然不希望朱允熥成为皇太孙,他们喜欢的是书香世家出身的朱允炆。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母家一介武夫,只会打打杀杀,对于定都这样的国家大事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不过他站出来反对也挺好的。
他们都静静地看着朱允熥,等着看他笑话。皇上并未正式册立朱允熥,证明皇上还在犹豫中,朱允炆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