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震慑加利益(1 / 2)
千百年传承下来,人情二字早已渗进了国人的骨髓里。尤其是东北,更是深入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梁灿家里的情况,罗一不用问就能猜个七七八八。而且他相信,不止梁灿一家,大个儿和王家恒那边应该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一点通过他们表现出的言语态度就能看出来。
正是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罗一最初时才打算把核心技术交给城市户口的胡洋。
因为相比于城市人口,农村人更容易被人情左右,也更容易对大棚这种整日跟泥土打交道,需要付出体力的投资项目感兴趣。
现在合伙人都真金白银的投钱了,再把技术藏起来防着大家不合适。了解核心技术的人多了,“人情”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了。
所以,罗一才借助“外资”,委托律师制定了严苛的保密要求。打算用法律的威慑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来约束内部泄密的风险。
只要做好内部防控,外人就算能看出个大概,也只不过是走马观花罢了。
现在孔宇的“黑脸”唱完,几个人都清楚了泄密的代价,自然该罗一出来唱“红脸”了。
“我之前跟大家提过一嘴,大棚技术可以作为额外的赢利点。毕竟咱们只用来种草莓,但大棚本身能种的东西多了。应该让这项技术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听到“赢利点”三个字,几个人都记起罗一请客吃饭时说过的话。
梁灿试探着问:“你是说,咱们再弄个帮人搭暖棚的厂子?”
“对呀。”罗一点头,压低些声音提醒几人:“能不能把技术紧紧的握在手里,直接关系到咱们后面的收入。”
“草,对呀!”大个儿拍了下大腿,虎超超的说:“你教他,他再教他的,最后都特么学会了,咱以后卖谁去?”
江盛春这段时间一直跟着梁灿忙活,碰到好几次梁灿爸妈接待应承亲朋的场面。
这会儿意识到技术外流不但要吃官司,还会严重影响大家今后的收入。胳膊肘怼了下梁灿,小声提醒:“梁儿,可得跟你爸妈说明白了。把技术教给别人,就是砸咱自己的饭碗。”
“啥玩意?他爸妈怎么了?”孔宇看向梁灿。
罗一拍了拍孔宇,示意他稍安勿躁。对梁灿说:“把合同附加条款拿给伯父伯母看,让他们对外有个交代。私下里再跟他们透一下咱们后面的打算。
涉及到自家利益,他们肯定不会犯迷糊。”
“嗯。”梁灿重重的点了下头……
转过天一早,大家再次开始忙碌。
王家恒和大个儿继续蒸椰糠,梁灿和江盛春带着采购单出门购买管线、木炭、柴油和其它要用到的东西。
罗一和孔宇拿着皮尺开始规划大棚布局,不多时姜冬和于维盛带着几个技术员来了。一帮人忙活了半上午,确定了大棚的位置,并划定了防寒沟和几处基础点。
因为地基养护暂时停工的建筑队来活儿了,方案定下来后马上动了起来,挖沟的挖沟刨坑的刨坑。
中午时梁灿和江盛春租了辆半截货把采购的东西拉回来,简单吃了口饭,罗一指挥工人把大河到鱼塘的引水渠清理出一段。
两侧下格栅,堆进碎石和碎炭进行简易过滤,用小功率柴油泵抽水冲洗铁网上蒸过的椰糠。
姜冬听罗一讲了水洗的作用后,砸吧着嘴说:“你们这么弄效率太低了。”
罗一解释“正常来说可以用机质床和井水来完成冲洗,不过今年太仓促了,打井队明天才能过来,基质床也来不及订制了。”
“基质床我们所里有,你们需要多少。”姜冬虽然是女人,但非常豪气。
“那感情好呀!我们憋得实在没招,都预备用塑料袋了!”孔宇激动了,握着姜冬的手用力的摇晃。
基质床不管用塑料的还是陶制的,都需要专门开模定制。罗一等不起,打算用塑料袋盛装基质的办法先对付一冬天。
虽然能凑合着用,但透气性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对果品质量肯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