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卢象升上书丁忧(1 / 2)
明崇祯十一年四月十八,卢象升之父卢国霦归乡时病逝。
五月初,得知父死,卢象升痛不欲生,泣血三升,连连上书崇祯帝,请求丁忧守制。
崇祯帝接诏留中不发。
五月二十,阳和卫,守备厅。
卢象升麻衣孝帽站在庭院仰望星空。
父亲病终一月有余,自己已连上六道奏折请求丁忧,但皇帝陛下就是不批,直到现在自己还不能为父亲尽孝,实为不孝。
“父亲啊,孩儿对不起您。”
想到此处,卢象升再次落泪。
良久,他转身回到书房,坐在案几前提笔凝思。
“臣卢象升,泣血上奏,四月十八父终于途中...臣夜不能寐,每每思之,痛哭流涕不能自止...望陛下解臣之孝,恩准臣归乡守制...”
待奏报写完,卢象升叫来许德士。
“恒升,三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吧。”
许德士看着手上的丁忧守制书,沉默良久。
“恒生是有什么要说的吗?”
许德士抬头看了看闭眼缓神的卢象升,又犹豫了一会这才下定决心道:“东翁果真要丁忧吗?”
卢象升闻声睁开眼睛,仔细看向许德士。
“为父丁忧,乃人子之孝道,本官也不能免。”
“大人已连上六书于御前,其孝心已传遍天下,学生以为,此以明孝。”
“至于归乡丁忧,如若不能,又何须强求...”
许德士没有再说下去,自己隐晦的意思,督师想必是明白的。
卢象升哪能不明白他的意思。
身为人臣,应为国尽忠,身为人子,应为父尽孝。
但自古忠孝不两全。
哎...卢象升轻轻叹了口气。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我为父尽孝,不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大人身负边防重任,岂能轻离。”
“况三月奴酋皇太极致书请求开市讲和,督师您坚决拒绝,以建奴之心性,多半是要报复的。”
“大人若是一走,宣大百姓恐遭涂炭!”
卢象升揉了揉脑袋,平和道:“宣大守边之职自由朝廷重臣接防,本官在与不在,并无多大区别。”
许德士闻声低头不语,自家的督师是铁了心要走啊。
不过这不对啊?
自家督师一直都是先国后家,为君死忠的。
虽说太爷病终,督师大人作为人子,必须丁忧守制。
但凡事都有例外。
去岁,太监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丁忧之请皆被崇祯帝打回不许。
并下诏夺情,准以带孝办事。
自家督师又为何执意归隐呢?
卢象升看出来许德士心中所想,起身关上房门。
“恒升你有所不知,朝廷诸公...”卢象升欲言又止,愣了很久才接着道:
“诸公已有立盟和谈之心了。”
“什么!”许德士惊呼。
随即又捂住了嘴巴。
这怎么可能?
大明开国近三百年,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
这是祖制,是立国之根本。
谁敢违背,擅起和谈之议?
难道是...他。
许德士不确定的看向卢象升。
对方轻轻点头!
果真没错,真是他—杨嗣昌杨部堂。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杨部堂一直挂在口边的方针。
他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匪战略,就是基于大明外部安定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