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这是我的战争(1 / 2)
“你是说,老盖想让我把杜伊斯堡故意让给克莱沃人,引蛇出洞?”
使者半跪在大厅中央,罗贝尔满脸难受地躲开他的朝向,前者便立即蹭向他,反倒更加让人不自在,他也只能叹一口气,接受了这份尊重。
他好不容易适应了当宗座的日子,又不得不适应作为贵族的生活。升得太快也不全是好事,他总必须装出与年纪不符的稳重,可他本性是头冲动的蛮牛,正常人不会把皇宫政变作为解决问题的可选项,可他已经这么做过了。
他再三斟酌起来。
在使者到来前,他确实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但进军方向并非波恩,而是威斯特法伦。朱利奥和雅各布已经合力打通了前往科隆属威斯特伐利亚公国的道路,只等他合并一处,四千大军便会以摧枯拉朽之势侵入威斯特伐利亚。
但雅各布的计划有一个致命缺陷,而盖里乌斯也说出了这个可能性。
多特蒙德向克莱沃宣战后,便将克莱沃人彻底拉下了这趟浑水。毫不夸张地讲,即使约翰公爵明天带着六千大军兵临城下,他也不会觉得有丝毫意外。
盖里乌斯说得对,一旦杜伊斯堡的最后一支机动部队部署至其他方向,克莱沃军百分百会趁机收复失地,他们有理由,也有资本这么做。威斯特法伦距此少说两百英里,且途中必须横渡莱茵河。假如杜伊斯堡有失,他无法及时回援。这座城堡是他掌握的唯一一座能控制鲁尔河河运的据点,一旦有失,两支方面军将被从中分割,逐个击破。
入侵威斯特伐利亚,符合政治战略,却不符合军事战略。大部分时候,政治都该优先于军事,但这一次不行。
罗贝尔下定了决心。
“回去告诉朱利奥他们。”他对信使说道,“停止继续向东进军,秘密后撤,我会率部队倾巢而出,和他们在鲁尔河北段南岸的波鸿汇合。”
接着,他再次向盖里乌斯派出信使,命令南线奥军放弃袭扰波恩,向东渡河,沿森林边缘一同前往波鸿。
“我们会在杜伊斯堡进行第二次决战。”他沾碳下笔,写出一行行优美的德文,“科隆人在这里给克莱沃人留下了悲惨的记忆,我们就再来一次。”
5月4日,施蒂利亚团大摇大摆地收拾好辎重行囊,行出东城大门,仅仅在城堡留下了一百人出头的卫队。这些人全部是杜伊斯堡本地的居民,世代接受克莱沃公爵的统治,罗贝尔相信他们不会令自己失望。
因此,临出发前,他带领士兵捣毁了前段时间朱利奥修缮的工事,砸塌了城墙上最明显的两条裂隙,将之扩展为可供人通行的巨大豁口。如此一来,将来打回来时就方便了不少。
而且,罗贝尔还留下了后手。
就算要把杜伊斯堡还给旧主人,他也要在蛋糕里塞一块硌牙的小石子。
做完这一切事前准备,施蒂利亚团沿着鲁尔河边岸慢悠悠地南下,最终再次藏进了杜伊斯堡以南的森林,当然,这片森林的主人不会喜欢他这么做的。
不久之后,收到军令的两支外派军队开始依命调动。
盖里乌斯的科隆降军与拉瓦尔的骑士团东进至鲁尔河沿岸,沿河向北机动。他们抛弃了之前占领的领地,多尔马根郡大片地区再次反覆,战争难民与科隆溃军的弱弱联合袭扰着少数幸免于难的定居点,诠释着弱者抽刀向更弱者的真理。
乱民贼军四面出击,很快与残存的科隆地方军产生冲突。即便失去了野战军,这些地方卫戍部队也绝非乱军所能匹敌。
在奥军重整态势以执行新战略方针的一周时间里,科隆的颜色再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染故地。奥军中不少投降者的家乡再度回归,导致这段时间逃兵屡禁不止,盖里乌斯被迫在少部分开小差严重的支队执行了罗马特色的“十一抽杀法”,但效果有限。
在行军的路上,盖里乌斯注意到拉瓦尔的情绪十分低落,他似乎对这种放弃既得领土的行为意见不小。
至军旅如龟爬般缓慢进军至距离杜伊斯堡五英里的一带,已经有三成科隆士兵逃离了队列,军队士气低落,拉瓦尔终于忍不住询问了盖里乌斯。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主教非要我们放弃那些宝贵的领土,全军返回。既然如此,之前的奋战和牺牲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并非没有意义。”
盖里乌斯安抚并解释道。
“敌国重夺领地需要时间,重建秩序也一样。我们之前的破坏和侵占,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进军时间。利用时间差,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兵力,在我们选定的精准地点与敌主力进行会战。战争其实很简单,在谈判桌上,赢者通吃,败者吃土。”
“哦。”
尽管理解了战略意图,拉瓦尔仍旧精神不振。对一位失去过包括家族和封地在内的一切的老人而言,放弃珍贵的土地是最不可接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