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默尔斯的命运(1 / 2)
纠结心情并未持续太久,罗贝尔再度决定亲自出征波恩。
以他如今的地位,属下不乏可独当一面之人,亲征应是非必要的选择。
熟悉他的人都了解,他非常不喜欢战场的氛围,那是一种超脱了理性思考,完全由吞噬欲支配的兽性体验,完全背离普世道德所提倡的美德。当掠夺生命变成一件有利可图的生意,杀戮的重量究竟能否匹配它所带来的悲剧,实在难以衡量。
但越是远离战场,杀戮的分量便越是轻飘飘。再有共情心的人类,只是阅读一些冷冰冰的伤亡数字,都无法理会数字背后暗藏的沉重。
生命之轻重,须得发动战争者亲自掂量,不仅为赎罪,亦可作为对未来的参考。
带着这样的心情,统领着百战精锐的“威尼西亚”团一连、二连,罗贝尔部沿莱茵河渐渐迫近波恩北部森林。
他所不知道的森林中心,一片人为砍伐出来的空白地带,此时正如他所料一般,驻扎着一支人数约在三千人左右的科隆大军。
或许三千人的规模在这场多国交锋的混战中已难称“大军”,但这已是鲁普莱希特主教倾国之力重组的军势,其中还有许多之前自奥军开小差的降兵,逃回波恩后被主教再度编入军旅,全部交由温斯特·豪斯·冯·默尔斯首相统帅。
温斯特首相,同前任科隆大主教迪特里希一样,出身于默尔斯伯国的统治家族,身上流淌着贵族的鲜血。
贵族子弟进入教会侍奉神明,在这个年代再寻常不过。而他这样以世俗信徒身份担任教区的二把手,也完全符合科隆教会的常态。
若要论温斯特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从军履历,每个人都会无奈地摇头。但论他的履历与忠诚,则科隆无人能出其右。
默尔斯家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与其衰弱的领国大不相符,尽管默尔斯伯国仅余寸土,可谓风雨飘零。然而默尔斯家族的子弟却大量进入周边领国君主的宫廷,尤其喜爱在教会任职,因此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反过来保证那丁点残余的封邑不被瓜分。
前任科隆大主教,现任明斯特大主教……竟全部出身默尔斯家族。
但这些国家并非因此而联合,究其原因,默尔斯家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全家族领土,这样固步自封的态度当然无益于“蛇吞象”,却令周边领主与教会更敢于放心地起用默尔斯族人。
除却“不对默尔斯伯国开战”这样约定俗成的默契,在各国宫廷中身居高位的默尔斯族人各自为战,偶尔还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上演手足相残的悲剧。
但正因他们的付出,默尔斯伯国在一众强国环绕下屹立不倒。
“一切为了家族的延续。”卡特·冯·扬所郁闷的这一原则,乃是默尔斯家族百年风霜的真实写照。
而温斯特首相同样坚持着这一原则,即便科隆教会即将步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依旧不曾向邻国的默尔斯族人求援,只是给于利希公爵去了数封亲笔信,恳求他调停本国与威斯特法伦伯爵之间的冲突。
只要罗贝尔愿意高抬贵手,温斯特已然做好承认这一新邻居的准备,就像过去无数英雄豪杰横空出世,譬如亚历山大征服世界,却也仅昙花一现。浪花淘尽,唯默尔斯屹立不倒。
有人觉得只有乌龟才会比谁活得久,但……存续之徒才有资格纵论英雄。罗贝尔视科隆如秋后的蚂蚱,而温斯特视罗贝尔又何尝不是呢?
3月3日,罗贝尔军出现在北部森林周边。
他的望远镜第一时间发现了森林中央升起的炊烟,多年军旅的直觉令他反应过来,立即借助掌心油画寻找起敌人的踪迹。
果不其然,虽然油画范围无法深入森林,却在森林外围发现了不少于百名运送淡水的民夫。
正常来说,森林里的伐木营地根本用不着如此之多的淡水,况且森林内定然有溪流经过——那里面一定藏着诱人的“大鱼”。
“贝贝。”
哗。
自他脖子上的蓝宝石项链吊坠里,一道淡蓝色的影子应声飞出,在他周围环绕,做好了准备。一旦任何飞矢飞来,贝贝总会为他挡下,这是他敢于亲身陷阵的最大倚仗。
幽灵在他头顶的天空盘旋良久,发出只有他能听见的不满哼声。
“知道了知道了,今天回去就喂你‘吃饭’。”罗贝尔无奈说道,“家里的吗哪也不多了,还得保证油画和约柜正常运行,我也不知道白狗下次什么时候出现,在那之前你倒是省着点吃嘛。”
“哼。”
幽灵甩下一道娇哼,向着森林的方向飞去。
随着在外行动次数的增多,贝贝能离开宝石本体的距离越来越远,虽然灵魂上的损耗会随之剧增,但也充当了掌心油画的探查不够细致的补充。
罗贝尔看了看手指上的戒指,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是大卫王的权戒,也就是那枚被贝贝弄坏的戒指。白袍人将它拿走,修补成损毁之前的样子,但只是表面上修好,实际已经变成了一块平凡的铁戒指,不再具备神力。
咎瓦尤斯被他重锻成两柄迅捷刺剑后,在马上使用不便,他又不好意思从朱利奥那里把杜兰达尔再要回来,索性拿了一柄普通的钢头骑枪充当武器。等下次白狗现身的时候,从他那里讨要一把新武器就是。
他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越来越像天河讲过的“西游记”故事中的孙猴子了,但他可拎不起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
3月4日,经过威军一整日大摇大摆地行军,驻扎在老林中央的温斯特军总算发现了他们。
损失大部分主力后的科隆军极度缺乏战马,也缺乏高机动的侦察部队,单靠雇佣的林地猎户两条腿一天跑断,也比不上一个骑马新手半天的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