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由梁代厉(1 / 2)
廉恣带着几十个亲信越过宁水回到宁城。
百姓亲眼看着十几万的大军出征,如今却只有几十人逃回,都咬牙愤恨,只希望诸侯赶快来到,将无道的厉王从天子之位上拉下来。
由于经历了生死的巨大变化,因此在夜间的庆宴上,军将师帅大都开怀畅饮,以至于第二日近午都醉卧不起,因此联军在野原山竟多停留了一天。文牧对此也很无奈。
因此直到野原山之战结束的第三天,联军才开始往宁城开拔,因为军队数量的庞大,因此每日的行军只有四十里。
当联军将渡宁水的时候,燕获和刑不夺的两个军赶到会合了。
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在渡过宁水尚未兵临宁城的时候,就有城墙上的守卫看到报告给了廉恣,廉恣一听瘫坐地上,口里嚷嚷着“我是天子”。
百姓听说了,都挤在城门内往外观望,甚至有偷偷爬到城墙上的,兵卒都无法禁止。
当诸侯军赶到宁城下的时候,发现城门大开,城内守军不是逃跑就是站在路边投降。
文牧带着一众诸侯和少量兵众进城,遣散了平民军团,其余军马全部驻扎城外。忽然有人报告说城中失火,文牧看去时,黑烟蔽日,正是王宫方向,赶到时,只见整座宫城陷入火海。
有军士询问逃出的宫人,宫人说廉恣疯疯癫癫,将大殿浇满了火油,而后坐在大殿之中,放起火来,大殿坍塌,火势蔓延到了整个宫城。
文牧叹气说道:“廉恣没有道理,到死时都要连累无辜。”
大火连烧了三日,宫城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荡然无存,更别说尸骨之类的了。
为了安定民心,文牧特别立了榜文,挂在四面的城门口上。
榜文说:厉王不仁,以致诸侯讨伐,与厉民无关。联军所在,虽秋毫亦不犯,犯者有逮。另于四门处设伸冤处,实有冤屈者,可往诉相告,当为做主。
榜文一出,百姓没有不鼓掌高兴的。
文牧又履行当初对奴隶军团的承诺:凡是因为厉王私怨而为奴的,都交给司寇重新审理认定是否构成没入奴籍的罪行;而其余确实按照法律没为奴籍的,则以三年徒刑作为惩罚,三年徒刑结束后脱离奴籍,为平民。
奴隶军团的人听到,也没有不鼓掌叫好的。司寇审理出来,又有多达千人是不应为奴的,就仍旧还他们自由。
接着文牧又履行对犯罪军团的承诺:对所有人的罪行都重新核实并全部减轻一等。对罪大恶极应处死者处以刖双手的刑罚,其余肉刑者则为流刑,依此类推,最后直接释放了一万余人。
于是罪犯军团的人,也没有不叫好的。有司最后审结出来,无罪冤屈者也多达几百人,就仍旧还他们自由。
对于跟从厉王的护卫军,文牧不作处置,让他们仍旧回归本职,因为宫城烧毁,所以宫中甲士就临时补充到城卫,等新选出的厉王即位之后,另行安排。
因为要选出新的厉王,文牧就在原来的宫门前集合各级官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哪一个王室成员可以继任天子之位。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说话或者推说不知,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破坏。当初廉恣强行征召奴隶,他们不满;现在文牧强行释放奴隶,他们也不满。奴隶就是他们的财产,对于他们来说,文牧与廉恣没有不同。
文牧见问不出结果,只好召集兵卒询问。
兵卒对廉氏子弟没有什么了解,说不出什么名字来。就算说出个名字,也讲不清好在哪里,品行如何。
文牧无奈,最后召集宁城的百姓,请他们推选出一个新的厉王。
没想到百姓们骂骂咧咧,说廉氏的人没一个好东西,平常压榨盘剥惯了,再难以有什么仁德的君主,甚至问候了廉恣往上的八代祖宗。
文牧让大家安静,而后说道:“我知道大家苦于廉恣很久了,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我所以征求你们的意见,是因为你们与此事息息相关,最有决定权。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廉恣的,而是新一任的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