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哀鸿原野(1 / 2)
诏令发布之后,竟无一国响应。远离原州的国家推说“国资匮乏,原州道远,不能成军”,距离原州近的国家则说“卫国护卫天子,天下皆知,岂能不义?”
文野扼腕叹息,坐在梁宫大殿上半天,然后叫来了升公文青。
文野对文青说:“大国公侯不来朝见天子,小国国君也将看不起王室,王室就会失去威望,进而衰弱下去。现在诏令发给天下,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跟从,王室已经危险了。衰弱但不危险,国家还能够存留,又衰弱又危险,这是亡国的预兆啊。所以我决定,要起王室的兵马讨伐卫国。你应当违背我的命令,守着梁丘,等待时局的变化。”
文青回答道:“王兄这般尊贵,如果亲自征伐,万一有个意外,影响将会很重大。我虽然能力不足,但愿意代替王兄率兵讨伐卫国。”
文野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以辅国公的尊贵程度还不够,用天子的身躯应当可以换来周王室百年的生存啊。我这一次出征,恐怕难以回来,我担心儿子也受到殃及。如果他发生什么需要担忧性命的事情,请你一定保全他。”
说完,文野用手拍着文青的肩膀,文青心里也明白了,两人互相叹着气,很久之后文青才离开。
当时梁王朝国内虽然仍旧保留着六个军的编制,却不是满编,而且王室的兵马车乘老旧,几乎不曾经历战事。追究这六军,其实统共不到两军,还分散在国内各地。梁丘作为国都,才安置两师的兵卒。
文野将要出征,在梁丘郊外的小山上建造高台祭天,在原水旁边的田地里祭地,又沐浴更衣入了祭祀祖先的宗庙,一天都没有饮食,以表明自己的虔诚和决心。
哀王十年六月,文野号称起国内兵卒伐卫,实际所率的不过是老弱千余人而已,用意已经很明白了。
卫公米羡陈列三军,为防国内和诸侯有变,又另置护卫军于国都鸣凤城。此时,原本武王文牧制定的大国三军,小国一军的规制早已没有国家遵从了。
这场轰动天下的大战在梁国与卫国的边境丰原展开,却如流星滑破夜空般迅速结束。文野大败,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阵中。这个局面是米羡不愿意也不想看到的。
此时米羡既不能明言文野是自己找死,把自己表现得像是推脱天子战死责任的小人,又不能把梁王朝说成兵马少军队弱,显得卫国妄自尊大,惹来周边国家的忌惮和猜疑,干脆不言不语,平淡处理。
这一事件传遍了天下,震惊了中原,中原各国都认为文野是被杀死的,而行凶者就是米羡。这就是后世记载的“原水之变”。是有史记载第一位战死沙场的天子,也是终六百年梁王朝唯一一位战死的天子。
米羡后悔不及,只好亲自用天子的礼节送还文野的尸首。
文青在郊外接迎,嚎啕大哭,原州内各国的封君以及中原大国的使者都来了。
米羡感慨,解下头冠递给文青,文青狠狠地摔在地上,米羡又捡起递上,文青再次摔下。就这样三次之后,米羡再把头冠递过去,文青就整理一下头冠,重新给米羡戴上,米羡尴尬地笑着。
经过诸侯和群臣的讨论,将文野定谥号为“哀”。
哀王葬礼结束后,各国的封君和大国使节聚集在梁丘宫城大殿上,文青提议把哀王的儿子立为天子。
米羡反对说:“哀王有失德行,率兵无理地攻打大国,因为这不义的举动,战死在丰原。既然他的父亲没有德行,儿子又有什么资格继承呢?不追究儿子的罪过已经很仁慈了。”
文青没办法争辩,左右的臣子也没人能够辩驳。
忽然仪仗队里一个人丢下旄旗走出队列,大声斥责道:“当初,武王讨伐前朝,那时候卫国只是侯国,卫侯两次救下陷入危难的武王;等到武王即天子位,分封了大国九个,卫国是三个公国之一,封在了原州,靠近梁丘。由此知道武王和卫国公之间是有恩有义的。”
“武王的时候,即使是蛮夷都会前来朝拜,卫国公与武王亲善,更是每个月都会亲自前来问候。但哀王即位已经十年,卫都距离梁丘这么近,卫公来梁丘的次数,只怕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请问卫公,以不忠报答恩义,哀王因此讨伐,有什么失德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