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竞赛开始(1 / 2)
第一场语文保军不用参加,他把小可送到考场门口,自己转到图书室看书去了。
拿到试卷,重新看到熟悉的铅印试卷,小可轻轻吁出一口气:她实在是怕那种油印的试卷,手写的字体本就不够工整,加上油印很容易模糊、不清,常常监考老师都要靠猜的,实在是费劲。
这个年代的印刷技术虽然差一些,但正常印刷的试卷总体比油印好不少,只要不出错别字,字迹、图形大都是清楚的,不至于误读误判。
拿到语文(作文)竞赛卷子,小可就看到一大一小两个题目。
小题目是写一篇短文,要求100-200字,不拘题目和类型,诗歌、散文、小记叙文都可以。
大题目则是一篇正常作文,要求不得低于800字,记叙文或说明文都可以,题目是:80年代新生活。
小可想了想,先把小短文写了。她写的是一篇小散文,内容是奶奶王绣。
她没有铺垫奶奶的不幸、坎坷的命运,也没有写奶奶辛苦支撑这个家,跟生产队上工、勤俭持家,这些也只是一笔带过,她写的重点放在了奶奶的泪和笑上。
记忆里奶奶不爱哭,但却在我受伤昏厥后哭成了泪人;奶奶爱笑,我背着书包上学那天,奶奶笑的特别开心;妈妈考上大学,奶奶笑的满脸欣慰;我拿到了第一个双百分,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最后,小可写道:我希望奶奶以后常笑,笑容常在、福乐安康。
写完这一篇,她动手写第二篇长作文。
对现在的人来说,八零年代的生活是畅想、是未来,但对于小可来说,却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变化来的太迅猛,变得太快太多,令置身其中的人都反应不及。
小可完全是站在一个上帝视角来写这篇作文,她畅想的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丰富。
她如此写——
我的家在一个小山村,下雨就泥泞难行的土路,还有黑洞洞的煤油灯,陪我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出山村,我才知道,还有干净的柏油马路,有能让夜晚也明亮如昼的电灯……
这一天,我睁开眼已经到了八十年代。
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好,用上柏油马路,用上电灯,看上电视,不再用数九寒天地洗衣服,因为有了洗衣机;当然,还有连接千里万里的电话。到时候,外出不必再凭着双脚丈量距离,因为有了摩托车和汽车……
写起这些来,小可有点儿刹不住,最后结尾处,是邮递员的喊声:吴小可同学收一下信,大学录取通知书。
我又一次看到了奶奶的笑容,这一次,奶奶的笑容无限欣慰和畅快,只眼底隐隐有泪光闪动。
小可在稿纸上打好草稿,修改了一下错别字,略略调整了一下其中两个句子的语序后,一字一句地誊抄到试卷上。
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小可答完之后看了看手表,只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
她没有在考场里耗时间,再次检查了一边没有错别字,名字学校也都填写了之后,就交了卷。
离开考场,小可在不远处的树底下找到了保军表舅,她哒哒哒地跑过去,从书包里拿了块蛋糕递过去。
“什么时候装的?”保军笑着接了,把自己揣怀里的热水壶递给小可。
小可接过来喝了一口,咬一口蛋糕,道:“晌午咱们去饭店吃吧,咱们都得补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