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怨曲重招,断魂在否?(下)(1 / 2)
看着那个扛着棍子向白云观逶迤而去的猴将军,河蚌仙眼角含笑,觉得他好像一条狗哎。
这时腰间的手机响起,她戴上耳机,没说两句就换上了一副肃然的神情,急忙向街口行去。
白云观内,静眺根本没意识到有人正在挖自家的墙角。
他不过是在师父床前的矮榻上趴着打了个小盹儿,再睁眼时却发现师父不见了。
静眺慌慌张张的跑出屋来,前院后院的一通好找。若不是观内有祖训严禁喧哗,他几乎要急得喊将出来。
一个小时之后,静眺第三次来到西跨院,把院子里的几间房又找了一遍,却依然不见师父的踪影。
他心慌意乱的站在那铜铸的“特”身边,看着这匹浑身上下都是补丁的神兽,心情如神兽的身躯般残破无比。
他垂头丧气的向中庭走去,行至三清阁下时不经意的向楼上一看,却发现原本关闭的殿门此时竟是虚掩着。
静眺一喜,三两步来到楼下。芒鞋把木制的楼梯踩出了蹬蹬蹬蹬的节奏,片刻就上到了二楼。
一阵若有若无的诵经声隐隐传入耳中,声音低沉中犹带着一丝沙哑。
静眺将脚步放轻,蹑手蹑脚的走向殿门。
殿中摇曳的烛光下,孙仙梁正跪坐在三清道尊的面前,默默地诵念着一篇超度祈福的经文。
听见静眺过来,他将口中的经文一停,叹了口气。指着旁边的一个蒲团道。
“静眺啊,来为你师兄念上几遍吧”。
静眺心里一酸,才不过是一昼夜多的功夫,眼前的孙仙梁就已经憔悴得脱了相。
两边腮帮子上的肉往下耷拉着,原本量体裁缝的道袍此时穿在身上竟有些晃荡。
他应了一声跪在了蒲团上,随着孙仙梁手中磬锤一落,单磬清脆的鸣声渐渐晕开。
师徒两个的诵经声相伴而起,在大殿中不断回荡。
万字经文念过了三遍,一对香烛烧的只剩下残根儿,孙仙梁总算是停了下来。
“静眺,你说…咱们一直念的这个经有用吗?”
老道士沉默了许久,突然一张嘴就是离经叛道之言。小道士偷眼看着三清造像,吓的不知如何接口。
孙仙梁看着这个惊慌失措的小弟子,一边摇头一边苦笑起来。
“当年北宋邵康节在知天命之年逢幼子夭亡,别人以为他必定悲痛万分,谁知他却饮食起居如故,甚至还能踏青出游、在人前载歌载舞。”
“别人问他为何不伤心,他却说我从前没有这个儿子的时候过得很开心,现如今不过是变得跟从前一样罢了,为何要难过呢?”
“以前我深以邵先生之言为是,然而今日却觉得老先生有些装了。”
“所有种种,不过是慰人以自慰、欺人以自欺罢了。”
“生前死后固然都没有这个儿子,可那生死中间所倾注的一腔情感又如何是好?邵先生若是心中不痛,一大把年纪又何必在人前装疯卖傻又唱又跳?”
孙仙梁一边说、一边扶着静眺的肩膀站了起来,看到静眺低头抹着眼泪,便开口安抚这个幼徒。
“静眺你不必替师父难过,这许多年来,我眼睁睁的看着白云观由繁盛变的冷清,这期间生生死死已经看的太多。”
“咱们白云观门墙极高,对于收弟子一事选材颇为严格,是以近代以来一直人丁不旺。”
“但即便如此,当年老观主还在的时候,白云观中还有十七位师叔师伯,和我同代的弟子也有十七八个。”
“老观主一向以深谋远虑见称,可他老人家只怕也没想到当年的一道法旨会让白云观落到这步田地罢?”
说起老观主,孙仙梁再也些按捺不住那股子无名火。
“当年他说京华将有大劫,神州将有大难;又说全真七脉,除我龙门之外,随山、南无、遇仙、嵛山、华山、清静诸脉尽皆式微。”
“我龙门一脉集全真典籍戒律之大成,自古来素有龙门兴则道门兴一说,对于恢复七脉传承责无旁贷。若非如此,诸位同门也不会离开白云观星散四方。”
孙仙梁不胜唏嘘,眼前浮现出诸位师叔师伯师兄师弟们的容貌。
当年他们依次从老观主手中接过一个小锦囊,背负着长剑,在山门处一一拱手作别。就此化作天上的一朵朵白云,随风流散,从此不聚。
说道此处,孙仙梁长长的吁了口气。
“那一代弟子之中,我算是个最不成器的。非但对道术剑法的悟性不足,平日里功夫下得也不够。因此师兄弟们之间较量本领,我从来都是垫底。”
“那段时间,我只当自己也要被派出观外,成天价忧心忡忡。生怕自己学艺不精,在行走江湖时丢了性命。
所以当老观主把我安排在观中留守时,我心中的那份儿狂喜真是无法形容,只可惜我高兴的似乎太早了。
老观主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前他曾入定片刻,想必那就是传说中白云观观主坐化前的灵犀一眼。
他睁开眼之后嘴角含笑,只是看向我的眼神却满是悲悯。
“仙梁,日后怕是要让你受委屈了。”
老观主临终前如是说,我却听得懵懵懂懂的,让我当观主还叫委屈?那什么样儿才算不委屈?
直到几年后,我被带红箍的小将们用皮带抽得满地打滚儿时,我才大概明白了掌门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