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恨深入骨,拔鳞断角挟剑而来(中)(1 / 2)
数日后,农历八月十八,浙江海宁,盐官古城外。
钱塘江入海口在此细腰乍收,两条堤岸就如同垂下的裙裾一般,紧紧的约束着那即将来临的一波惊心动魄。
数万人沿江而立,站出两条粗细不匀的线。
女子们大多打着阳伞,遮挡着秋老虎的余威。
汉子们纷纷把孩子扛上了肩头,唯恐他们看不到此处最着名的一线潮。
上了年纪的耄耋,正在跟后辈们说着钱塘观潮的种种掌故。
急性子的少年,已经开始跟下游的朋友们打电话询问潮头到了何处。
某个消息灵通的年轻男子,耳边的手机还没放下,就一边往前挤一边大喊了起来——“来了来了!”。
这句话在人与人之间蔓延开来,让那两条线顿时被压紧了几分。
众人翘首以待,大多数人嘴里还嚷嚷着“哪儿呢哪儿呢?”,少部分眼睛尖的已经隐隐约约看见了远处那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线。
那条白线带风而来、沿江而进。初时还只是细细的一条,片刻后就已经能够看到其中翻腾的细碎浪花。
此时天上浮云遮日,那条潮线在阳光下忽明忽暗、若断若续,却是滚滚前驱势不可挡。
恰有江风伴潮推面而来,不知打翻了谁的帽子,飘飘荡荡的落向江中,引来几声惊呼和哄笑。
“啊呀,乏得了,今年潮水大得来,前些年都是四五尺高,今年看样子要七八尺啊!”
有看了一辈子潮的老人颌首赞叹着,身旁的老伴儿听了,怄气似的说道——“何止七八尺,我看十尺也有。”
老头听了只是笑,心想你一辈子都要比我高一头,都这把年纪了再让你一次又何妨。
他不声不响的抓住了老伴儿的手,正如五十年前两人第一次携手看潮之时,静静的立于江边。
说话间,大潮已经来到了近前,轰轰隆隆的闷响之中,一堵水墙平推而至。
所到之处江水陡然抬高,此时岸边的观众已经出现了分化,有人拼着湿了鞋也要扶栏近看,有胆小的却已经惶然而退。更有几个不知是否从未见过这等水势,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旁边的人半是好笑半是鄙夷的看着他们,心想这几位一定是北方来的侉子,就这点胆量也只好在澡盆里玩水。
他们并不知道这几位才是真正的钱塘土着,已经在这附近的水中岸边生活了不下千年。
他们更不知道,在另一个他们所看不见的空间中,沿江两岸,此时已经跪满了水生妖族。
这潮虽大,却并不值得他们一拜,他们拜的是潮的中央。
那处有一个女子,她一身白衣如雪,臂缠轻纱如朱,赤足肃立于潮头之上。眼睛不曾往两岸看上一眼,仿佛万千水妖的恭敬都是天经地义。
自来遨游广,不与众生同,说的就是她们这一族。
半日后,上游某处,钱塘大潮到此势头将尽。
这女子踏浪而起,飘然落到了岸上,于四百年之后,又一次履足中土。
她回身对着潮水致意,心道虽有多情故乡水,却怎堪万里送行人,多年来辛苦你奔波往返,这一回只怕是你最后一次送我了。
她现出龙人之象,丝毫不遮掩头上的断角和颌下的伤痕,躬身向着南海拜别。
此时大潮突然再度澎湃,于沉寂中掀起数米高的浪来,砸在岸边如碎玉飞溅、又似泪雨纷飞。
绣鳞儿至此再不回顾,向着北方一步步行去,踏上了她最后的旅途。
京城,白云观。
孙仙梁搬了把躺椅在后院晒着太阳,一旁矮几上的收音机里正放着王玥波讲的评书《聊斋》。这时那说评书的死胖子正抖开了一个包袱,老道士听了哏的一乐。
正惬意间就听见耳边传来声声龙吟,孙仙梁心中不免嗤笑,心说也不知是那个的手机铃声。
他们这些个凡人又听过什么龙吟虎啸,这铃声……这铃声……这特么的真是龙吟。
老道士慌忙起身,手忙脚乱的抄起拐棍往前院奔去,等到了三清阁前才发现静眺也已经赶到,正站在大香炉前不知所措。
孙仙梁一看那香炉就知道事情要坏。
这座白云之城的门户、人龙两族当年盟誓之物,此刻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炉身上的九条金龙正在绕着香炉不停地游走。
其间昂首探爪,时时吟啸。眼见得速度越来越快,几乎要脱炉而飞。
“老几位消停一下吧,咱观里这么多年来可没敢亏待你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