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休兵!太行山再无饥馑(1 / 2)
“此事我知,数月前,却是有人送信牍至袁绍府中。”许攸将他所知说出。
“此事且罢,这袁绍倒是机关算尽,他可知如此行事,今上莫不会做那最后的渔翁?”刘茫对泄漏之人,有所感悟,岔开了话题。
这袁绍虽然阴险,怕是漏算了灵帝吧。汉宫虽然平定黄巾一战,元气有伤。但灵帝此时仍可拿出数万禁军!怎会让世家如愿?
“大王有所不知,凉州有叛乱大起,朝廷争议四起,今上哪有余力计较并州之事?”许攸娓娓道来,却是让刘茫更是惊讶。
是了,北宫伯玉、宋杨等羌胡首领,响应黄巾起义,确有胁迫韩遂、边章等人掀起凉州之乱。只因相隔遥远,消息滞后,且组织各羌联盟也颇耗时日,这才拖到现在。
对东汉政权而言,如果说黄巾起义是癌症,羌人持续经年的叛乱则是先天基础病!
羌人不断的反叛、依附、再反叛,从东汉初至东汉末,从未停歇。甚至可以说东汉财政,正是被羌乱拖垮的。
也正因此,国库空虚,皇帝的内库同样空空如也。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灵帝亲政后本想有番作为,奈何捉襟见肘。
所以,卖官鬻爵之事并非难以理解。后世王朝也没少干这事,只不过多少顾及颜面,做得隐秘而已。
如灵帝这般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只此一家。因此,提到卖官这事,人们第一反应是想到灵帝。
毕竟有些事做得说不得。伪君子虽然为人不齿,但其终究会顾及面皮,少干些坏事。真小人则肆无忌惮,理所当然的干坏事了。
掌握话语权的世家士人,自然要将灵帝描述为真小人。哪管他的初衷如何。
对于汉廷而言,凉州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任司徒崔烈,就主张放弃凉州。但灵帝可不愿做罪人,主动放弃国土。
这一场凉州之乱,持续数年之久,罢免了数任凉州刺史。最终先后造就了董卓、马腾、韩遂、马超等势力。汉廷逐渐失去对凉州的控制权。
刘茫觉得这些叛乱背后,怕是有当地世家的影子。要知道,皇室一边不得不任用世家为官,但一边从未放弃打压世家。
有名的党锢,就是基于此国策的矛盾炸点。利用各地活不下去的草民、异族、山匪、水寇、马贼等等生乱,分散朝廷的注意力。
获得自身的安全发育,甚至生出割据一方的念头,改朝换代的野心。而这一次次的农民起义、异族叛乱,死的不过是被利用的底层炮灰。
最终董卓乱政后,世家们见时机彻底成熟,才纷纷亲自下场,不再躲在背后。这也是为何东汉末,遍地诸侯,群雄割据的主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最终谁赢得天下,输的永远是草民。学点知识,长点脑子,勤于思考,哪怕还是草民,也会是最茁壮的那一颗。
至此,刘茫也终是明了,世家不过借西凉羌乱,试图火中取栗。首先是为自身壮大,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
其次是争取或者消灭刘茫,这个可能与世家为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