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顺其自然(1 / 1)
当一个东西在你眼前晃悠,来来去去总有它出现的时候你想过要把他收拾在固定的地方,只是一直没有去整理。当它猛然消失掉的时候,你忽然觉得不适应,有些不舍。有些东西就是失去了才去追忆,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你急切的想要找到它,殊不知不找它时它老在眼前晃,正要找它的时候一时又哪能找得到?
因为一时找不到它,你便会烦恼异常,总觉得心里隔着东西。其实已经失去了它的消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你的心情不要也跟着再去消耗损失,人生没有完美,既然失掉了一时无法找到,就应该适可而止,不能因小失大,一失再失,一错再错。而是失去了就不要再去纠缠计较,放开来,走出狭小的空间限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整个世界,整个生活,坦然接受不完美。一些东西它去的时候我们不要执意的去强求,待它再来再次出现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去阻挡,如此随缘而去,随遇而来,自自然然,方不失为潇洒浪漫。
去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们不应该总是去追求完美,去追逐好的牡丹花中王的东西。而是应该学会去放下,学会用别的东西来对等替换,你会发现另外别样的收获。换个角度看发展,综合起来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福兮祸兮,得失成败都是相对之和谐,正如跳的高就摔得重,车开的快危险性也大,得失成败相随,祸福相依。舍而得,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顾此则失彼,因成而败,因败而成,都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轮回旋转,是可以相互转换生灭的,懂此自然之规理,就可以趋利避害省却一些烦恼,减少一些艰难曲折,从而得心应手更好的生活。
邦邻
鄂尔多斯部落的人竟然关注榆林市的经济发展,真是古仁人之心啊!两市确实是一衣带水之邻邦,接壤面积较大,不论是地理,还是人文都有很大很近的历史渊源。例如从人员流动来说鄂尔多斯地区原来的人口是很少的,除了少数的蒙古游牧民族之外,其余全是荒地。榆林虽然也是边塞之地,但仍然是控御北荒的重镇,人口相对稳定,但那时候榆林也是贫穷落后,所以人员大幅度流动,走西口去外地谋生的人很多,当然鄂尔多斯最靠近榆林各县区,所以有更多人走到了鄂尔多斯境内。例如乌审旗是以榆阳区,横山县走过去的人为多,因为都是相邻地域;伊旗准旗东胜是以神木县,府谷县走过去的人落脚为多,也是地近之便。鄂前旗,鄂后旗则以靖边县,定边县流出的人口为主吧!至于别的各旗县,以及整个呼包鄂地区也大多是陕西,山西,甘肃,宁夏走过去的人的后代,而陕西走出去的人又以榆林地区的为多,所以陕北民歌走西囗其实也是以榆林为中心的。为此榆鄂两市区确实有相互依存,唇亡齿寒的感觉!我也觉得榆林在环保,生态,旅游,经济产业链调控改革等方面应该向鄂尔多斯学习靠近,争取达到和谐共赢,文明互进的绿色长远的健康发展之路。
如果榆林的经济,环境,生态不能建设好,或是说受到了破坏,那么鄂尔多斯是临近市区,自然而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这是肯定之肯定,无需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