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给贾家办丧事(下)(1 / 2)
在袁老头的组织下,灵棚很快就搭建好了。
院儿里的材料都很齐全,直接用大家晾衣服的竹竿撑起骨架,一头插在贾家的屋檐下,另一头在地上挖坑,然后插进木材当柱子,把两根竹竿固定上去,然后在竹竿上方在盖上木板,最上面再从各家借来的竹席做顶棚,四面用凉席一围,又在靠近墙的位置挂上一块黑布,上面贴上用白纸剪成“奠”字,灵棚就搭建成功了。
而另一边贾东旭和易中海他们赶着马车拖回了一口柏木棺材,这种棺材可不便宜,是绝对的上等货,质地硬,耐腐蚀、耐虫蛀,木头密度大,表面再漆上一层厚厚的黑漆,在地下最起码能完好保存50年,仅仅做好这口棺材就得让一个木匠花半个月,后面还得上三遍漆。
棺材到了院子门口,可就不是那么好进门的,袁老头叫了四个大男人,才抬起棺材送进灵棚,在灵棚里准备好的两张条凳上放好。
然后招呼人拿出一个瓦盆放在棺材前面,作为亲属和宾客烧纸钱用的。
也幸好这时候天上不下雨了,要不这场丧事办的可麻烦的很,连来送礼吃席的都得重新搭棚子。
在袁老头的安排下,简直是连轴转,何大清又带着人出去买菜,毕竟大家来祭奠贾福,总不能不吃席吧,这要说出去那人就丢完了,别看贾家人少,可是老贾留下的面子可不少,从张翠花那边拿出来的账本上就可以看出一二。
再说回屋里,贾东旭和张翠花两个人把贾福抬到一张用门板搭建的单人床上,然后用温水在贾福身上一寸寸的清洗,除了被高压电烧焦的地方以外,包括血迹全部清理干净,然后穿上寿衣。
这是人死亡后的一个澡,也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洗澡次数之一,一般是由子女和儿媳帮忙清洗,贾家就两个人,只能他们自己亲自上了。
这个习俗是所有汉人里面共通的,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三个澡是出生、结婚、死亡,特别是在西北缺水的地方,有得人一辈子就洗这三次澡。
这是对一个人最重要的礼仪之一,象征着赤条条的来,干干净的去。
换上寿衣贾福就放在那不让人碰了,大概要过8个小时才能入殓,有的地方是三个小时,有的地方是二十四小时或者四十八小时,或者三天,各自不同。
女人们则是在忙着帮忙洗菜,提前为客人的到来做好准备。
丧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贾家母子两个跪在贾福的床边哭,袁老头带着院子里的人帮忙收拾杂事。
俗话说披麻戴孝,那是死者家属身上真的披上麻布,头上带着白布做的孝巾。
这是第一天,也是所有帮忙的人一起吃一顿的时候,中午照例还是何大清掌勺。
到了下午过了八个小时之后,邻居们帮忙打开了管材,然后在管材里面铺上干净的被子,枕头,被子是黄色的,身上还盖上白色的被子,寓意是铺金盖银,意味着下辈子享受荣华富贵,枕头是山形的,脚下还放上象征河流的物品或者河流的形状,寓意是头枕山脚蹬河,意味着高官厚禄。
最后再在贾福的脚踝处用麻绳绑一下,又在嘴里塞了一个旧铜钱,同时在贾福的身下还放了7枚钱币和7朵带子的棉花,七为死者数之极,这是象征着保佑后人子孙满堂,财富盈门,压在身下的意思就是守着,压着,免得后代失财。
此时的棺材是不能密封的,得出殡的那天才能封棺,这是尊重家属和死者的习俗,对于家属来说不希望死者去世,不封棺是留个念想,到下葬那天还能再看一眼,对于死者来说不封棺是象征着能与家人团聚。 下午众人又在收拾第二天宾客到来需要的菜品,贾东旭又带着老贾的照片拿去照相馆放大,打算挂在家里墙上的,这是在最近这几十年留下的习俗,清朝还没有灭亡,照相机还没传进来的时候,死者一般是请画师画像的,用于挂在家里的墙上,这是大户人家的礼仪,后来照相机的普及,才让死者的照片走进百姓家。
贾福被放进管材后,棺前放着一个大瓦盆,里面用来烧纸钱的,在瓦盆和管材中间还放了一盏长明灯,日夜不息,只到下葬为止。
自从长明灯点起,管材前面是不能断人的,这就是家里人口少的坏处,贾家要张翠花和贾东旭两个人轮流换班,一直到下葬,人多的可以过一会儿就换一个人,不算太累,这对于贾东旭和张翠花两个人来说就有些遭罪了,两个人都没吃过什么苦的人。
从跪在棺前,开始还能大哭,后来完全是听不到哭声了。
在棺前的大哭,叫做嚎丧,是由死者家属一边哭一边回忆死者身前的一切,哭的越是撕心裂肺,喊得越是惊心动魄,在宾客眼里这死者家属越是孝顺,我们骂大喊大叫的影响自己的人“在嚎丧呢”,那是纯纯的诅咒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