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出城(2 / 2)
何大清摆摆手,无所谓的说道。
“行了,我就说这些,赶紧走吧,我们也要上班了。”
何大清说完,袁建声直接接过话头。
“老易,我们家买的地就在你们的隔壁村儿,离得不远。”
“估计明天我们也要下乡了,到时候我去看你。”
“咱们在乡下一定要互相支援呐!”
易中海也笑着回道。
“行,我知道了,我这边儿要是有空了,也会去找你们的。”
“咱们打螺丝是把好手,可种地就是稀松平常了。”
“咱们可得互相交流探讨啊。”
袁建声也笑了,点点头说道。
“好,就这样办。”
“我们家今天也是打算去买新种子的,到时候你我两家都有技术员支持,我们可得从人家身上学点儿本事回来。”
“行了,你也赶紧出发吧,我这边儿一会儿也要去看看我二弟去。”
“我们要下乡的人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多。”
易中海摆摆手,又看向其他邻居们,向大家作了一个揖,然后诚恳的说道。
“各位邻居们,我们两家要下乡十天左右,院儿里劳烦大家照应一下。”
“要是有什么关于我家的动静儿,恳请大家找人带个话儿,拜托大家了。”
邻居们纷纷回道。
“行,我看着保证没事儿。”
“都是一个院儿里,要是有你们家什么事儿,一定通知你。”
“好,交给我了。”
易中海听后,笑笑,再次朝大家拱拱手,然后让赶车师傅出发。
由于马车并不大,放上锅碗瓢盆儿,换洗衣服、被子、铺盖、农具种子,车上就很拥挤了。
最后只有龙老太太和李兰、贾张氏坐着马车。
易中海和贾东旭跟在马车两边,缓缓往乡下走去。
一路上遇到相熟的,易中海都是微笑着跟人打招呼,顺带说说下乡原因。
这里面不仅有老北京人见面问候的礼仪,而且还是易中海有意为之。
一路走过去,虽然是跟相熟的人说话,可常年下车间形成的说话习惯,造成了他说话都是大着嗓门儿,中气十足。
旁边路过的哪怕是陌生人,稍微听一耳朵,也知道了易中海要干什么。
纷纷夸赞易中海为人仗义、讲究。
南锣鼓巷四合院儿往西走,穿过整个北京城,一路上知道易中海名字的不算少。
这下子如果不出意外,易中海的名声那是要响彻整个东城区了。
尤其是黑芝麻胡同、帽儿胡同等四合院儿周边。
在这个时代,名声那是代表着人缘儿。
只要你名声好,街坊四邻的遇到事儿了,都会找你做主。
只要办事儿公道,威望那会越来越高。
而一个人的威望,在那时候就是一种统治力。
不说一呼百应,但也差不了多少。
出了西直门儿,外面的路就有些难走了。
城外的路可不像北京城内不是石板路,就是青砖路,要么就是水泥路,最次的也是三合土压实的路。
在城里走那是一片平坦,而出了城就是黄土路。
路面上被马车、汽车压的沟壑纵横。
贾家、易家租的马车在上面走着,吱吱呀呀,摇摇晃晃,怎个爽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