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核聚变装置前期准备(2 / 2)
姜复就不一样了,他同样也是核心!
这个项目的申请人其实不仅仅有张尧一个人,姜复同样也是。
但姜复在媒体那边一向是提及率最少的,加上还有部分媒体挑事搞分化,刻意忽视了他。
这也是之前国家出手封了好几个媒体大v的原因。自从国外投资增多了之后,这段时间敌特也变多了。
在前期的工作中,姜复真正才是核心。
机械设计这个领域,张尧其实并不比姜复来的更高明。新版可控核聚变装置中的设计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姜复的创意。
重新设计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并不属于现有的任何一种。他们抛弃了传统的托卡马克装置和仿星器装置,做了很多新的改装。
这也是张尧没有选择燕大装置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他就算拿到了那边的控制权,他还是要把它改的面目全非。
与其到时候面对来自各方的阻力,到那时候要扯皮开会半天,还不如他们重新设计一个新的。
新版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原理上用的还是磁场约束。
不是张尧他们不想选惯性约束,而是惯性约束在发电量上不占优势。
如果想用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给整个长三角供电核心,那所需要点火条件燃料靶的量是非常恐怖的。
简单来说就是惯性约束的成本太高。
磁场约束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已经可以相对容易做到能量放出大于消耗,惯性约束在这方面虽然也可以,但对其他方面的资源消耗太大。
相比之下,惯性约束更适合作为航空母舰,太空堡垒的核心,而不是用于大规模的建堆发电。
这个装置的设计消耗了张尧和姜复这段时间的大部分精力。
张尧为了提前收集数据,甚至还冒险尝试用梦中实验室启动了一下,结果还没到一秒就被系统给踢了出去。(系统:“想死吗?”)
虽然代价在床上躺了两天都起不来,加上接下来几年都用不了这玩意。(好像这玩意现在也用不上了。)
但是他这次冒险得到的结果是值得的!
只一秒钟的运行,张尧就找到了他们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至少省了在现实世界一年以上的摸索和修改。
但这次危险的尝试却吓坏了他身边的众人,几人围着在他的床边待了好几天。
姜复看着张尧的样子,深深地叹了口气道:“要不是你大脑是清醒的,我们就得打救护车了。”
这次事件还让王浩怀疑起了自己的水平,难道真是他学艺不精?
医学上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人怎么就是起不来呢?这一定是一个新的领域!
不过他这个时候却没有这个心思去深入思考这些。
开玩笑!要不是张尧保证再三,两天就好,他怎么也得把他送到医院去。
太吓人了!说倒就倒了!
说起这个过程也挺好玩的,当然只有张尧这样觉得。
(张尧:“我马上要倒了,快扶我一下!”
姜复:“?”
王浩:“?”
这句话刚说出口,张尧直接径直的倒了。
姜复和王浩:“”
场面一度非常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