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江东不睦(2 / 2)
“公瑾,那刺客之言,绝不可信!我留在仲谋身边,多有接触,他绝不是弑兄夺位之人。”韩当劝道。
此处,只有他们两个,并无外人。
他直接说话周瑜心结。
周瑜与孙策,乃是至交好友,此事,人尽皆知。
昔日,周瑜带着庐江周氏支持孙家大业,也只是说,追随孙策。
后来,孙策意外被刺身亡,偏偏刺客临死前,指认孙权是幕后主使。
身为好友,周瑜在将信将疑中,离开了孙权的班子。
“我心中明白一切,然,伯符被刺,仲谋无疑是最大利益人。”周瑜一曲弹完。
压抑在心中的浊气,随之长吁出去。
“义公若是不忙,且坐下再听一曲。”周瑜拨动琴弦。
“仲谋还在等我消息,当便就此告辞了!”韩当无奈离开。
看着周瑜这样,他深知自己劝说不了。
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只是,有无奈,也有惋惜。
昔日的英年才俊,因为伯符被害,而激流勇退,寄情山水,放弃了所有的雄心壮志。
任他心中再是不信,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周瑜这般模样,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义公慢走,恕瑜不能远送。”周瑜专心弹琴,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仲谋,只有八岁。”
说完,韩当转身便走。
韩当回到孙权那里,被几个老伙计围起来,你一句他一句的问起来。
“义公,周公瑾答应了吗?”
“义公,庐江周氏是否信守诺言,继续追随?”
“义公,可有援兵?”
从人群中挤过去,韩当来到孙权面前,遗憾道:“主公,周公瑾决心归隐,不再出仕,吾未能请动!”
“周氏是要反悔吗?”
“周公瑾未免太过狂妄!”
孙权听着手下的老将们,对周家一通指责,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各位老将军,你们先回营帐,调动兵马,防备皇甫嵩来袭。”
等到众人走后,孙权问道:“公瑾还是以为,吾派人杀害了兄长?”
韩当低头不语,沉默便代表一切。
他的一言不发,其实,就是答案。
孙权冷静地让瞳孔散开,不去看任何东西。
不知多久过去,忽而,他将面前的桌子掀翻,怒道:“吾怎会杀害兄长,周公瑾为何就是不信?”
压制,忍耐,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
“主公息怒,当务之急是挡住皇甫嵩的攻击,保住江东基业。”
韩当也是无奈,一边是不相信,一边是证明不了。
他夹在中间,两头劝说。
现在,真是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和周公瑾一同审问刺客,听到了不该听的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