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父子和解(2 / 2)
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己差点身死,于是他悟了,当智慧无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武力,这是政治斗争中的永恒法则。
但随后的毒酒事件再一次让李世民身心受到巨大打击,他的心此刻死了!
自己最亲的父亲,不仅没有帮助自己平冤昭雪,反而遭受猜忌,甚至还站在了他们那一边。
这个时候他想要哭却哭不出来,欲要拔剑,剑却无法出鞘,一张无形的网似乎正在锁死自己,让人喘不过气,他知道自己该行动了,不然自己会死的很惨。
话说至此,李世民情绪激动起来:
“父亲,是什么让我走到这一步?是兄长和三弟对我的排挤,是他们要致我于死地,还有父亲对我的不信任和嫌弃,我曾在玄武门三次未拉开弓,但我的好兄长李建成呢?他却直接搭弓拉箭。”
“要不是张五郎舍身救我,如今...”
“哈哈哈”李世民言语中充满悲壮。
“父亲可还记得东宫率更丞王晊?他是我安插在东宫的卧底,他给我传来一个消息,至今我都未曾告诉你,那就是:建成和元吉准备借着北御阿史那郁设的时候,抽离我的军事力量。”
“并且在昆明池饯行的时候击杀我,然后出征中将尉迟敬德等人砍杀,若此计划成功,那便没有玄武门之变,而是昆明池之变了。”
“那时,我接到消息,我懵了,若我死,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跟随我的臣子们又会怎样?尸山血海,怎无可能?”
“所以我无奈反击,也必须反击...”
李世民的话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内心纠结的释然。
当他人率先举起罪恶的屠刀时,他的复仇便镀上了一层正义的光环。
当他人将自己逼到绝路时,那么他的身上将披上一层悲剧英雄的战袍。
当他人暴露出同室操戈的嘴脸时,那么他的一切反击便是顺理成章。
......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李渊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玄武门之变背后有如此多的内幕故事,更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孩子心中藏了这么多的艰难苦恨。
他眼眶热泪涌起,握紧的拳头忍不住的颤抖。
有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笑容和凶颜同时出现,他伸出了手,仿佛还能触摸到他们的脸庞,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而这时,李世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荆条,跪在李渊跟前。
脱掉上身衣服,哭诉要求李渊惩戒自己,说后悔自己害死了大哥和弟弟,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事情。
要是可以,哪怕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他,他也不应该杀死他们。
更表示今日阿爷可以尽情打骂他,就如他小时候做错事,阿爷惩戒他一般。
李世民随后还发下死誓,承诺建成和元吉的后人和亲眷往后无碍,平安一生。
又表示,对于自己,以后更要严于律己,继承好大统,体恤百姓,复兴国家,使得李唐千秋万代等等一些煽情的话。
李渊终究是老人,容易感动。
见李世民竟有如此诚心,又看到李世民身上在统一战争中导致的处处伤疤,就算钢铁般的心,此刻也变得柔软,手中拿着的荆条迟迟没有打向李世民。
李世民见此,握着李渊拿荆条的手往自己身上抽去,力度非常之大。
仅一下,一道红印出现,血渗了出来,李渊赶紧夺过李世民手中的藤条扔到一边,相视无言,随即抱头痛哭。
此番下来,李渊虽心中还有芥蒂,但父子间最大的矛盾却悄然消弭。
后续只要李世民言行如一,那父子彻底和解亦不远矣,于国是幸事。
第二天,李世民为了显示诚意,专门在《长安日报》头版头条全面讲述了玄武门事变的一些情况,当然其中内容自然避重就轻,突出李世民的历史功绩乃是时代之选择。
如今大度释放罪人子嗣,又算是刷了一波好感,其次就是些努力治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激励话语,充满煽动性。
其他版面则是不少建成旧部也撰写文章,纷纷表示李世民宽恕了他们,实在是天恩浩荡,他们愿肝脑涂地,好好报效国家。
而在日报版面最后一面上,话锋又是一转,将矛盾引到了塞外突厥身上,表示突厥掳掠我唐十万子民,帝李世民将会一人不弃,将迎回他们。
关于这点,其实渭水之盟时,已经提出来了,当初颉利可汗表示可以赠送牛羊,但李世民不愿意接受,而是让突厥将掳掠去的十几万百姓还回来。
不过颉利可汗一直在这件问题上含糊其辞,直到最近才谈判成功,付出不小的代价后,颉利可汗才勉强同意。
对此吉利可汗心中大喜,其实这些百姓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作用,还浪费钱粮,若是大唐不要,他可能会杀掉他们,如今换了不少利益,那可是极好。
不过这将又成为突厥对大唐又一罪行,只能让唐百姓更加愤恨突厥,整个国民对突厥的怨气可想而知。
更巧的是,最近李世民发现了一个人,此人名为:赵德言。
李长河对这个名字可太熟悉了,没有过多犹豫,趁着给突厥送物资,顺带捎上了他。
古语云:欲灭一国,必让其内部动乱,而赵德言,就是一个绝佳的棋子。
不过此时的赵德言还不知道自己的作用,他还在生李世民的闷气。
本来他想凭借抓来的李建成部下进行邀功,但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全部将其赦免了,他算是什么都没捞到。
如今还被发配去苦寒之地,心中的怨气那可是不小。
此刻他骑马行走在长安城外,远远看着长安城,赵德言内心发誓:“等着吧!我会让你们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