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造纸坊(1 / 2)
此刻,被人惦记上的林俊毫无所知,他看着自己娘亲带着小弟和外祖父头也不回的坐着马车走远,心里涌上了无限的羡慕,想想接下来还要听娘亲大人安排“下沉市场”的书籍印刷工作,觉得自己平生第一次对“工作”有了抵触心理。
原来程韵觉得自家造纸坊实在太妨碍自己赚大钱了,就生出了现场考察的想法,程老爹一听,也提出了一起过去,就当是秋游。而林墨最近除了上学堂,便是听从程老爹的教导,磨了程韵好久,才让程韵松口给他请假,然后随程老爹一同出游了,美其名曰有事弟子服其劳。
程韵一行人很快到了清水村,清水村因有一条河流穿过全村且河水清冽仿若泉水而得名,而造纸坊就坐落在清水村靠近村尾的大山边,背靠着十里竹林,环境十分清幽,走近一看,造纸坊的右边外围还借着水势架着一辆大大的水车,应该是给造纸坊的哪样设备提供动力的。
造纸坊早有人候在外面,除了管事的项主管还有两名老工匠。因为知道程韵是过来了解造纸流程的,所以才抽出了两名老工匠在一旁到时可以做补充讲解。
项主管听过程韵“铁娘子”的称号,自然知道她是干实事那一卦的,也不多做寒暄,直接领着一行人进了作坊,认真得介绍了起来。
一进作坊,就见到院子右边陈列着好几个大石臼,石碓在水力的带动下不停得叩打石臼里的楮皮,这在程韵眼里平常的一幕却让程老爹和林墨瞪大了双眼,要知道,目前天启国的大部分作坊都是纯手工作坊,能够借助外力实现人力解放的少之又少。
接下来项主管又带着人看“荡料入帘”,只见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的动作,这个环节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项主管特意强调说每一个抄纸的工匠至少得做个两三年才能完美掌握这项工艺,否则出来的纸张薄厚就不均匀,既不好看还浪费材料。
等一行人看完了荡料入帘,接下来就是覆帘压纸。其实就是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在板上堆叠起一层层纸页,最后再用重物挤压掉水分形成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据项主管说每日每个工匠大概能做3到5刀纸,也就是300到500张纸。
最后便是将成形的纸张透火焙干,这道工艺不跟其他工艺一起,而是在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里,利用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的原理将纸张烘干。大家只在巷口站了一小会儿便离开了,此时才刚入秋不久,天气还有几分燥热,若是站久了非得出一身汗不可。
程韵是想实地考察纸张的生产过程,又不是想找罪受,大概了解完几大流程后便出了造纸坊,往半山腰的清水别院去了。
是的,壕无人性的程韵在清水村的十里竹林半山腰处建了一座小别院,不过这是穿越前就已经有的了,原因是原身有一次过来林家造纸坊见到这十里竹林十分喜爱,便跟村里买了山地,一口气建了一座别院。
此时,程韵带着程老爹和林墨以及底下服侍的一干人等行走在竹林里,几个主子都起了兴致把臂同游,因此都没有用登山轿,不过真用登山轿除了节省脚力外,坐在轿子上也不是特别舒服就是了。
林墨还是小孩子,兴致颇高,见着一些不常见的动植物一惊一乍的叫着,而程韵和程老爹跟在后面,偶尔给林墨科普一下自然世界,偶尔两人欣赏着周边环境交流起一些诗书心得,倒也相得益彰。
还没等到别院,迎面走来了两个背着竹篓的中年婶子,程韵眼尖一瞧,见是竹笋不由得惊讶道:“秋日竟然也有竹笋?”
经过的婶子听程韵问,见她一身绫罗绸缎,也只以为是来秋游的富家夫人,便热情得解答说:“这十里竹林一年四季都有竹笋,只是惟有春笋和冬笋味道最佳,村里人夏天秋天的时候也偶尔会过来挖些,算是给家里添个菜。”
程韵听完便了解了,谢过了大婶的解答后还花了几个铜板向大婶买了几个竹笋,那大婶一开始不愿意收钱,还口口声声说着这玩意儿满山都有,后面见程韵执意要给便也就收了,临走还搭了一袋山上摘的板栗给了程韵,让她回头弄熟了当个零嘴吃。
程韵被大婶这么一说,心里已经馋上了糖炒板栗,等大婶走后便举着那一袋板栗对着林墨说了一句“等到了别院,为娘用这个给你做个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