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侠影美颜 > 第73章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第73章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末世重生:带飞万千女神  重回年少:我的人生就是这么牛  许愿遇见你  心机美人穿书后:满朝文武为卿狂  龙珠:女赛亚人也可以很厉害  网游:开局成为幻影剑皇  系统:九品武神?给我挖矿去吧!  快穿之十二种反转  病美人被迫联姻后不装了  火影:萝莉道和小南都是我的 

此文写于作者贬居睦州之时。史载他每次外贬,同僚都要为他饯行,第一次称他“此行极光”,第二次称他“此行愈光”,第三次称他“此行尤光”。可见他的被贬,实际上恰好是他心忧天下的写照。睦州人杰地灵,既有新安江这样的奇美山水,又有严子陵这样的高义之士,身为知州的范仲淹由严子陵而联想到自己,由汉光武而联想到当世之时弊,于是当他“来守是邦”,即着手“构堂而奠”,精心巧构出一篇礼赞之文,表达他对于严先生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于盛世的向往之心。后人读之,不只要对严先生肃然起敬,而且会从字里行间想见范仲淹那壮心不已的志士情怀。

全篇以先生名篇,文中却不单言先生一人,而以光武与之相对应来写;不只是一味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注意在遣词为文中,处处体现严子陵的高洁之风。文章一开始即连用了两个“天下孰加焉”发问,前者极言光武“握《赤符》,乘六龙”,君临天下的威仪,后者则尽写严子陵“动星象,归江湖”的傲岸不群的风姿。遥想当初,汉光武践帝位之时,念及旧日与严子陵“相尚以道”的布衣之交,召他入朝任谏议大夫,而严子陵却始终不为所动,守冰雪之节操,还耕钓于富春江畔。他能够在至尊延请之时置若罔闻,处之泰然,绝非一般俗人、假隐士所能比拟。古来隐士颇多,然而志趣迥异,其中不少人是做着将来一旦为官的美梦才去隐居的,那是以退为进的干禄之徒所为,诚如孔稚珪《北山移文》中所言:一俟“鸣驺入谷,鹤书赴陇”,这些人就会撕下隐士的面纱,现出一副“形驰魄散,志变神动”的丑态,招致山林笑骂,“列壑争讥”。严光之隐,则纯乎为保持自己清高安贫的气节,故而得到世人景仰,这也正是为什么范仲淹称他“以节高之”的原因了。极言光武,意在盛赞严光,“说得光武大,愈显先生高”(金圣叹语),是范仲淹作文的妙处所在。

范仲淹没有仅仅停留于对严先生的赞颂,因为这也并不是他写作此文的全部初衷。他期待着仁者能够欣逢盛世,明主能够体恤良臣,非如此则不能“大有功于名教”。文中以光武映衬严光,并非有贬抑光武之意,相反,他同时也是想借严光之隐反衬出当时世道的清明,寄寓自己未遇明主的淡淡惆怅。他想见当年严光与光武“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后汉书·逸民传》),而光武竟不以为意。严光的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固然可钦可敬,光武的宽容大度又何尝不令人追慕景仰呢?联系自己颇不平坦的艰辛仕途,几番直言进谏,触犯龙颜,忤逆权贵,徒然招来党争之祸;世逢内忧外患,自己报国无门,怎不追思光武帝这样的一代圣明君主啊!

范仲淹是治《易》大儒,深通卦爻之术。他把《易》卦引入文中,立意既新,又自然贴切,不致使人产生艰涩难懂的感觉,足见其易学功力之深。以《蛊》卦比严光,赞其“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风;以《屯》卦比光武,颂其“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之德,力图说明:虽则严光至为圣贤,但如若遭逢乱世,则唯有微子之逃、比干之戮的下场,即使一心要去归隐,恐怕也难遂其愿了。所以要紧的还在于光武帝“以贵下贱”的得民之举,故而范仲淹慨然作叹道:“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其心中不平之意,不言自明。

很显然,作者是以一种复杂微妙的心态来写作此文的:一方面,他满怀激情,赞扬严光,全篇以光武与严光对举相始终,“两两相形,竟作一篇对偶文字,至末乃归到先生”(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一气贯通,有发挥,有咏叹,最后以歌作结,以新安秀丽的山水颂扬先生之风,笔力确乎非同凡响。而另一方面,他又是在无限憧憬地追念光武之德政,进而提出“有功名教”的政治主张,认为贤人的出现与明君在位不无关系。可见他之所以祀先生,不特颂扬先生之风,而更在于期待有圣明之世的出现,使得“贪者廉,懦者立”,天下的仁人得以一展其雄才大略。对于这一点,后来捧读此文者颇多心领神会之人。比如有个人称萧公的人过祠下,“因慨然曰:‘先生此祠,乃名教之首,何可令其颓圮若是?’”(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一)可见先生之风固然有如“山高水长”,值得大加称颂,而政治之清明,君主之德政,名教之建立,又岂非众望所归,而需大书特书的呢?

范仲淹为文雅洁,语言流畅,结构谨严,后人评他的文章“字少意多,义简理详”(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六)。本篇笔力雄健,结构精严,被人盛赞为“直追秦汉”之作。其中结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足以概括出严先生的高风亮节。世传范仲淹初作此文之时,“先生之风”本作“先生之德”,后李泰伯建议以“风”代“德”,他听罢欣然改之,果然全篇为之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古今仁者,心意相通。范仲淹能从严光之隐,悟出世道清明的重要,又能在身遭贬谪之际,“不以己悲”,而能“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严先生若有知,也当惊知己于千古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文道最夫子 回首射天狼 手握瘟神传承的我在异世摆烂 离开勇者小队后,我加入了魔王军 从废灵根开始修仙成神 救命!呆萌郡主也太可爱了吧 四海江湖令 长生苟道:我靠神通修仙! 仙珠 无名之剑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