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渔业养殖(1 / 2)
车子从镇上开到了望才乡。
李志还想直接去村委,望才乡的乡镇企业做得还不错,在县里都是有名的。
冯开岭没有同意,他就想看看最真实的民众状态。
办公室坐久了,难免会有些脱离群众。
这可不利于上面宣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事求是精神。
廷着路边停车后,冯开岭见不远处有棵老松树,底下还坐着一些吧嗒着旱烟的老人家。
他走过去后,亲切的打了个招呼,也没介绍自己身份。
拉了一会家常也就问:“老人家,你们现在日子还好吧!”
“那可以哟,能吃饱饭还有什么不足的。”
特殊年代过来的,活着就不容易了,要求确实不高。
冯开岭又问:“这边都是老人家来乖凉吗,村里的那些年轻人呢?”
“哪还有什么年轻人哦,年轻人都出去了。”
头发半白的老人家说:“年轻人在村里干啥呀,都赚不到钱,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是守着这些鱼塘过日子。”
望才乡跟他们那边一个样,鱼塘特别多。
一眼望过去,不知多少。
冯开岭皱着眉问:“这些鱼塘收益还行吧?”
“行啥子咯,不亏就是好事了。”
“那是怎么回事?”
“还不就是交通问题,外面的渔贩子进不来,养的人又多,一年下来能把我这把老骨头养活都不容易了。”
县里倒是反映过这问题,可惜北县财政一塌糊涂,要解决交通问题,起码都得建几座连通外县的大桥。
不解决这个,渔车过河就只能靠渡船,太耽误时间了。
也是因此,外面的渔贩子压根不愿意来。
靠县里这些本地人消化,养渔户,一年下来确实仅够糊口的。
这不是一个乡的问题,而是整个县的渔民都面临的同样问题。
又问了几句,冯开岭也就离开了。
坐在车上眯眼沉思,说起来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经济。
现如今年轻人都往外跑,间接也反映了北县贫困的工业环境。
没有好的工作,不就只能背井离乡。
“咱们的工作,没做好啊!”冯开岭感叹一句。
李志宽慰说:“老板,这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老百姓的生活,已经一天比一天好了。”
干脆是和稀泥,比起吃不上饭的六七十年代,日子确实好了。
但比起隔壁几个县,他们这就真的差远了。
陈平一言不发,经济的发展涉及大盘产业结构问题。
北县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