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今天开心(2 / 2)
卫子夫很谨慎,对宫里的掌控力也非常强,所以,一行人无功而返,在皇后宫里啥也没查到。
没查到就没查到吧,反正主要目标也不是皇后,一行人只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把皇后先拉下马来。
随后不久,挖土小组,不是,纠察小组终于挖到了太子东宫,并非常神速的挖出了桐木人偶。
好,破案了,巫蛊诅咒就是太子干的,可能是想干掉皇帝老子,自己上位也说不定。
刘据:桐木人偶?我埋的?什么时候的事情?
刘据懵了,想去甘泉宫给父亲解释,可江充等人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严守宫门,将父子两人隔离。
无计可施的刘据见此急忙找来老师石德询问计策,石德则建议刘据伪造诏令收捕江充等人,以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据有些犹豫,毕竟这么一干,可跟造反没啥区别了!
见此,石德肃声道:殿下莫非忘了前朝公子扶苏之事?
醍醐灌顶!刘据一下下醒悟了……听老师的!
现今甘泉宫中半点消息没有,鬼知道皇帝还在不在,万一皇帝已经让奸臣弑杀,假传圣旨让自己自尽怎么办?
公元前91年七月,太子刘据遣门客矫诏抓捕江充、韩说等人,江充被捕,韩说怀疑诏书有假不肯奉诏,被当场格杀。
御史章赣、黄门苏文逃出长安,前往甘泉宫禀报皇帝。
彼时,深刻怀疑刘彻已经不在人世的刘据毅然决定起兵,但苦于手中兵马不足,于是连夜遣门客前往皇宫求见皇后卫子夫,以求皇后玺绶调兵。
听说儿子起兵的卫子夫显然吓得不轻,但她很快明白过来,不管皇帝还在不在,都到这一步了,如果不起兵,母子二人必死无疑。
凭着皇后玺绶,刘据调取中厩车马,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告令百官言说江充谋反,并亲自监斩江充。
而另一边,黄门苏文逃出长安后,立刻给皇帝打小报告,说太子不像话,刘彻闻报大怒,深恨于江充等人办事不利,以致于发生这样的事。
随即遣使臣传召太子往甘泉宫拜见,使臣胆小,没敢进长安城,在外溜达了一圈后,回去就说太子造反要杀他。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使臣这操作简直六得飞起,要说这不是针对刘据,那真是……狗都不信。
得,刘彻这次是真火了,老子还没死呢,小东西你敢造反,刘屈氂,发兵,平叛!
嗯?发兵?刘屈氂脑筋一转,目前情况是当儿子的想造他老子的反,当老子的想发兵平了儿子,但是,关键他俩是父子啊,万一闹到最后又和好了呢?我不成替罪羊了?
想了想这可怕的后果后,刘屈氂果断怂了,决定还是磨洋工比较好,一切留待时间去解决吧。
对此,刘彻非常不满,特意给刘屈氂下了道诏书,让他拿着诏书,带着兵马平叛,出了事,皇帝给他担着。
由此,刘屈氂终于出兵了(不敢不出兵啊!)至于皇帝担责任……呵呵,听听就好,谁信谁是傻子。
长安城前,两军相遇,当刘屈氂拿出皇帝诏书时,刘据方了,此时此刻,他和扶苏面对赵高的伪诏的心情一样,无从分辨,不知真假。
至于说奉诏……扶苏已经证明,奉诏就是踏步黄泉,死得够够的,刘据愿意当孝子,但不想当傻子,所以,他没奉诏。
他召集百官,言明皇帝困居甘泉宫,不知如今是个什么情形,或有奸臣作乱,假传诏书。
但很快,打脸来了,刘彻亲自返回长安,掌控兵权,同时调集三辅兵马归于刘屈氂麾下。
刘据见状不妙,遂假传圣旨释放囚徒,同时遣人持符节前往征调长水、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
只能说不愧是父子,刘彻同时也想到了这两地的胡人骑兵,且他派去的人还将刘据派去的人抓了,成功获得胡人骑兵助力。
此后,刘据前往北军军营,召任安出兵,但这人很苟,听了诏令后立刻龟缩军营,拒不出兵。
没辙,刘据将长安城中百姓临时武装起来,发兵与刘屈氂会战,这一战,打了五天,死伤数万人,鲜血染红了街市。
因民间盛传太子谋反的原因,刘据一边是越打越少,刘屈氂那边则是不断增兵,越打越多,因此,刘据迅速兵败,出逃长安。
应该说他运气不错,出逃的城门是覆盎门,守门将叫田仁,是他老舅卫青的舍人,跟卫青打过匈奴,基于此,这位没怎么为难刘据,让他成功逃出。
刘据逃走后,田仁因为私放太子出城,险些被刘屈氂斩杀,幸得御史大夫—暴胜之阻止,但也因此,暴胜之被刘彻问责,惶恐自杀。
此外,任安因怀二心,与田仁一同被处以腰斩之刑,太子少傅石德,太子门客张光被抓。
刘据的一众门客,曾经出入宫门的一律处死,凡是跟随起兵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
官吏和士兵有趁乱抢劫的,全部流放敦煌。
同时,皇后卫子夫因为无法解释自己帮太子起兵的行为,以死明志,自缢而亡。
太子妃史良娣、太子长子刘进、太子儿媳王翁须等人全部在长安遇害。
刘据向东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靠这户人家织卖草鞋来奉养。
可能是过不惯“苦日子”刘据打听到一位富有的旧相识也在湖县,便派人去找他,结果消息走漏,被地方官吏围捕。
做了31年太子的刘据显然不想被奸臣抓住,受到折辱,最后以三尺白绫结束了人生。
跟他一起出逃的两位皇孙同时遇害,这户人家也因为跟官吏格斗被杀。
一连串的杀戮让群臣忧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关键时刻,令孤茂,不是令狐啊,是令孤!
这人给刘彻献上《讼太子冤书》为刘据辩护,表明一切的祸乱起因在一众小人,而不是太子,做父亲的不该怀疑亲儿子才是。
随后,看守太庙的小郎官田千秋也上书为刘据鸣冤,经过两人的提醒,刘彻豁然醒悟。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巫蛊一案,皇后、太子、权贵、百姓、兵卒死伤无尽,冤屈确实能平反,但死去的人可不会再活过来。
无尽的悔意充斥胸膛,新一轮的杀戮随即开始。
江充已死,刘彻愤而夷灭江充三族,又效仿刘据烧死巫师的方法,把苏文活活烧死在横桥之上。
平叛时功劳最大的莽通被处死,在泉鸠里对刘据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为北地太守,后来被族灭。
因为平叛而获封侯爵的商丘成自杀、张富昌被贼人杀、李寿被刘彻下令诛杀,诬陷刘据的李广利、刘屈氂被灭族。
杀戮到此终于停止,但刘据,回不来咯!
刘彻怜惜刘据无辜遭害,特意下令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期望刘据的魂魄能够归来。
就像对待一个受了委屈,而跟父亲置气的孩子一样,刘彻希望等他气消之后,还能回来!
怎么说呢?刘据的悲剧应该说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刘彻晚年的昏庸、刘彻晚年的昏庸、刘彻晚年的昏庸……
麻蛋,汉武晚年但凡正常一些,比如学学他老祖宗刘邦,不信鬼神之说,不信长生之法,这悲剧真没啥发生的可能。
刘据又不是赵何,还能像对赵武灵王一样对汉武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