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杨明树回家(2 / 2)
“回吧,到家也需小心些,好好养着。”赵老太对邹氏说道。
“嗯,我省得。”杨邹氏点头道。一行人随着牛车向杨家走去。
“杨叔,你车赶得慢些。”夏茹绾嘱咐杨培德。
杨培德点头应好,生怕牛车颠着杨明树,一路在旁边牵着牛鼻子,不让它走快。
一行人慢慢悠悠地走在被雨水浸湿的乡间马路上。正是初夏,小草疯长的五月,路上虽是湿漉漉的,有那些小草垫着底,也不会太陷进去,人走在草上更是一点也不觉得滑腻难行,只是被小草身上的水珠打湿了鞋子,本就有些闷热的夏天,也不觉得难受,田野山间的花草树木,被昨夜大雨冲洗过,散发着干净气息,叫人有种身心舒畅的感觉。
刚刚天晴,村里便有不少的人出来在田间行走,他们看见杨培德的板车上拉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病人,心里难免好奇。
有个年轻点的小媳妇问邹氏道:“杨家嫂嫂,你们这是干啥呢?”
“你明树叔昨晚得了急症,在赵大叔家看诊回去。”邹氏也不隐瞒,笑着回道。
“车上拉的是明树叔?他是得了什么急症捂得这么严实。”小媳妇露出关切的表情。
“可不是得捂严实么,你叔昨晚得了肠痈,得亏夏姑娘才救了他的命,得仔细养着,这刚刚动了刀子,不敢受了风寒。”邹氏说着,还将杨明树身上的被子朝上拉了些。
“啊?婶子说的是肠痈?明树叔真的是得了肠痈?不是我耳朵不好使听错了吧?”那小媳妇瞪大眼睛看着邹氏。
“你的耳朵没听错,真是得了肠痈。”邹氏并不觉得被冒犯,十分好脾气地又说了一遍。
“婶子,你的意思是动了刀子就好了?叔这是没事了?咋还捂得像个产妇似的?”那小媳妇显然是不太相信这事。
“可不是,就是夏姑娘动的刀子,昨晚夏姑娘忙了近两个时辰,才把你叔走鬼门关给救了回来。这刚动了刀子,自是要仔细些。”邹氏说这话还带着十分温和的笑意,在她看来,自己男人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恨不得敲锣打鼓地告诉所有人呢,小媳妇越问她越来劲。
“那是得仔细些,昨晚可下着大雨,婶子你们是冒着大雨去找的赵大爷?”
小媳妇挽着邹氏的手,听她把昨夜冒雨敲门和后来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那小媳妇听说杨明树的一小段肠子被割出来都差不多烂了时,打了几个哆嗦,连说太吓人了。
“婶子你们回家仔细些,我去田里转转。”小媳妇放开邹氏的胳膊,站在路边看着一行人走远,她哪里也没去,直接去了和她最要好的小媳妇家。
杨明树家和赵家相距整个村子的距离,杨家在东头,赵家则在西头,他们走了一路,有好几个村民都知道了杨明树得了肠痈这事,有几个热心的村民直接就去要好的人家八卦这事去了。赵家冲喜的小娘子开刀子治好了肠痈这事还不到天黑,整个村子都传遍了。
牛车直接就驶进了杨家的院子里,杨二郎和三郎都一起帮忙,几人不费什么力气的就将杨明树安置到了床上。
“夏姑娘,大郎,你们快坐坐,我叫媳妇这就给你们烧茶喝。”邹氏招呼夏茹绾和赵怀安,又吆喝二郎三郎快给夏茹绾她们搬凳子。
夏茹绾担心杨明树的伤口,对邹氏道:“婶子,我先给杨叔检查一下伤口。”
板车虽然垫着褥子,毕竟走了这么远一段路程。
“那就劳烦夏姑娘了。”邹氏领夏茹绾进屋。
邹氏将杨明树右边的衣襟向上掀开,露出右下腹那道伤口。
夏茹绾将缠在伤口上的纱布拿开,查看伤口并没什么异样,打开收纳箱拿出装着碘伏的瓷瓶,重新给伤口消毒,盖上纱布。
将装着碘伏的小瓷瓶拿给邹氏,又从收纳箱里拿出些棉球交给她道:“婶子,这里面装的是消毒药水,你收好,每天用温开水清洗伤口后拿这瓷瓶的药水涂一次。记得每天饭前喝中药,饭后吃药丸。”
“嗯,我都记下了。”邹氏点头。
处理完杨明树的伤口,夏茹绾将要注意的事项再详细交代一番,拿着收纳箱准备回去。
杨永贵的娘子烧了茶水出来,再三挽留他们坐一时再走,夏茹绾不好推拒她的一番好意,便决定坐一会再走。
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站在廊下,好奇地打量夏茹绾和赵怀安。
杨培德向那孩子招手。
小家伙蹬蹬地跑到他面前叫:“阿翁。”
“阿翁这有块麦芽糖给你吃。”杨培德从怀里掏出一只小小的纸包。
那孩子看着他手里的纸包并不去接,而是转头看着杨永贵。
杨永贵笑着说:“阿庆快谢谢阿翁。”
“谢谢阿翁”。
孩子十分乖巧地向杨培德道谢。
孩子双手接过那纸包,开心地转头去了灶房。
一会儿就传来孩子稚嫩的声音说,“娘,麦芽糖。”
杨培德转向夏茹绾道:“夏姑娘,我明树哥这伤得养多少时日才得好全?”
“三个月差不多可以痊愈,这段时间好好养着,不能使力气。”
邹氏从屋里走出来,将一只装着核桃的竹筲箕放在小茶桌上。
“我们都按照夏姑娘的吩咐做。”邹氏笑着说。
“娘您就多受累照顾爹,家里的活有我们就是。”杨永贵说完憨憨地一笑。
“就是快收麦了,倒也无关要紧,一屋人就伺候那点田,总归是来得及。”孙氏说着拿了小锤在木墩子上敲打核桃。
夏茹绾见时间差不多了,将碗里的茶水喝下,示意赵怀安该告辞了。
赵怀安将手里的茶碗放在小茶桌上起身道:“婶子,我们就告辞了。”
“婶子,记得后晌来人拿药,晚上开始叔就可以喝汤药了。”夏茹绾接着对邹氏道。
“好,后晌我来取。”邹氏回道。
几人见他们要走都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