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削藩,削藩(1 / 2)
八月十九。
大梁皇宫,飞檐画栋,鳞次栉比。
进了朝天门,先是梁皇殿,这儿供奉着大梁开国后十七位皇帝的画像,每次上朝,群臣先跪拜历代皇帝,而后穿堂而过。
后面,是更为威武庄严的奉天殿,这儿,就是初一十五大朝会的地方。
大梁朝两百七十年,除了开国之外,第一次在非初一十五的日子,举行大朝会。
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藩王上朝。
礼部尚书这两天愁的不行,刚忙完太后大寿,突然又多了这么多人上朝,怎么站位是个问题。
好在宰相宋谦给他出了个主意:文臣武将退后三步,前面都让给藩王站着。
这次朝会,载入了史册。
承平帝赵天赐,顶着一对黑眼圈,步履蹒跚的走入了奉天殿。
昨夜星辰昨夜风,安妃蛇腰荡千重;
今日今朝承平帝,一步三摇在云中。
往日里跟在他身后的掌印太监,黑衣卫当家人魏忠良,今儿却是退后了一个身位,把位置让给了一个更加苍老的老太监。
这老太监,穿着洗的灰白的麻布长袍,一点都不像上朝的样子。
佝偻着身子,走起路来比皇帝晃的还严重,大殿内不知道他来路的朝臣,生怕这老灯一个不注意嘎嘣的死在那。
而知道这老太监来历的朝臣藩王,则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大梁,明面上唯一武者二品入微巅峰的大手子,三朝老太监梁千重。皇宫之内,借大梁气运,可比一品。
梁姓,是皇家赐予的,与国同姓。
这老灯,每次出现在朝会上,都会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魏忠良尖细着喊完那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之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新任宗正寺卿迈步而出,轮番陈述大梁风雨飘摇,天灾人祸,最后将所有罪责扔到了祖宗家法藩王古制上,请皇帝削藩。
话音刚落,朝臣鸦雀无声,藩王群体除了站在最前头的三人默不作声外,其余人等乱为一团。
站在藩王群体前头的,正是宁王赵太平、晋王赵成安、南王赵南天。
这仨人,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言不发。
藩王们乱糟糟的,奉天殿很快变成了菜市场,直到微闭着双眼的承平帝大喝了一声:“够了!皇族脸面被你们丢尽了!”这才安静下来。
也不怪藩王们闹,世袭罔替两百多年了,今儿上来就直接去封地,子孙行推恩令,这不是把人往死里逼呢吗?这么搞下去,不出百年,在座姓赵的,家里全都是庶民。
文武百官不出声,这事儿他们不想出声。
藩王靡费大梁钱粮无算,户部每年税银有三分之一分给了藩王,这比例还在逐年递增。
承平帝赵天赐有史以来第一次像个皇帝的样子,端坐在龙椅上,厉声说道:“此事已决,无需再议,诸位在京都城先住下吧。”
好家伙,你们要么听我的,要么别回去了。
到这时候了,晋王赵成安终于是睁开了眼,眼中神光一显,迈前一步,微微躬身,道:“镇北军,如何处理?”
承平帝的目光转了过来,看向他叔叔赵成安的眼光阴冷无比,说道:“先是王妃,再是高原佛国的妖物,我的好叔叔,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朝堂哗然。
这是撕破脸了啊!
这事儿不都私下说么,怎么放到大朝会上了?
赵成安抬头,直视着承平帝的双眼,惨烈一笑:“在这等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