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北京西站Z21(1 / 2)
从吉林到北京的和谐号每天发很多趟,但再多也没有北京的地铁多,这城市的忙碌让人来不及观察生活。
“要是当年我在地铁上看到一个提这么大行李箱,又在背包上挂了手工小丑熊的人,可能也不会有过多的感想吧!”
被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觊觎了小熊,隋冬借着车厢的惯性赶紧把唯一的同伴抓紧,按到背包和自己的身体之间,虽然不喜欢熊孩子,更讨厌熊家长,但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车厢里,纠缠不起的人都会统一选择提前避险,他们不懂边界感,更别提尊重,势单力微的珍惜,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隋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趁那孩子张嘴大哭,牵着他的那个中年女人五大三粗发难抢夺之前,拉了行李箱拼命挤出人群逃下车,反正时间还早,大不了换下一趟人更多的。赶紧把小伙伴塞进包里,地铁里也没有好风景和与它一样丑的小玩偶,少看一会儿也没什么。
Z21,北京西站,晚上八点,隋冬不到六点就拖着行李过了地铁安检又要再过车站安检,实在有点能量不够。先到快餐店吃了饭,又用外卖APP点了便利店里喜欢的小吃和零嘴,一上车就是两夜加一天半,印象里火车上的盒饭又贵又难吃,但力气有限,除了泡面她也带不动更多含水量丰富的食品。
行李箱和背包,再加上便利店的塑料袋子,隋冬提前一个多小时进了候车室,凡事打个提前量,老爸教的,虽然这道理在起早上学的时候从来想不起,但每次出行,尤其是一个人到处跑,却都是最重要的行为指导。
要不是刚刚外卖小哥在人头攒动的站前广场找不到她,费了一番功夫,隋冬可能会提前更久到这里,坐在行李箱上戴一对耳机,看往来的人群熙攘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一个人出门的最大好处是紧张和松弛,紧张的是妈强行塞到包里的饺子不知道是不是平日爱吃的韭菜馅儿,松弛的是,即便是,大不了找个人少的角落吃完,再含一分钟漱口水,之后全天戴口罩。反正谁也不认识,不会有人想吃又嫌弃,全可以当自己是讨薪失败的打工族,被老板PUA之后就剩这一盒能维持到家的食物,缩起来一口一个,尽量减少香味外泄就是对周围人和自己最大的尊重。
手机里一声响,买票APP的出行管家群又有人加入了,看看时间还早,上车前去卫生间可以再等好久,隋冬索性听着故事去翻聊天记录。好家伙,从北京站到这儿的短短时间里,这群热闹的快能开个联谊会了。群主为了推销行程,一遍遍的发目的地的美食美景甚至美人,虽然艺术照上完全没有高原红又带着假发的女孩一看就不是藏民,但还是勾起了群里有些想到海拔3800+找刺激的热血青年满满的期待。
隋冬想正好借这个机会找一找旅友,反正作为潜在客户应该不会被踢出群,于是就大胆的发了一条信息“有去阿里线的同路女孩么?想找个伴儿拼车拼房间。”然后赶紧跟着发了一毛钱十个红包。
秒空~紧接着群主跟了一条“群友们出行要注意安全哦!报团要到正规旅行社……”之后还是一堆路线介绍……
得!自己还成托儿了……隋冬头大,正规旅行社,他表弟就是够正规的,结果多少大爷大妈被他转手就交到了当地的大巴车养生群里,听一天健康讲座,连个小水坑的影子都见不到,回家还乐呵的拿着新买的理疗仪和保健品跟孩子们炫耀,这一天多充实,学了多少长寿知识,仿佛能马上去拍个广告“一口气上二十八楼不费劲儿”“从幼儿园追小孙子到兴趣班,腿不疼气不喘!”
当然这种也有一点好,就是有合同和十几块钱的意外保险,虽然这种活动除了盒饭太难吃,容易把人饿一顿也没别的风险,但旅行社和保健品公司可是每人舍了十分之一的团费去补贴世界五百强!在这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那也是有GDP贡献的!所以隋冬也不再自讨没趣,莫不如研究研究这两天的电量分配比较重要,头一次坐软卧车厢,也不知道有没有地方能充电。
看着LED屏上的“候车”二字,隋冬内心激动又平静,前两年也是在这换车去宁夏,差不多的时间。那时候Z21还是屏幕上的一个致命吸引,拉萨,多有趣的一个名字,古文书上叫“惹萨”意思是“山羊运土”的地方,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只觉得可爱,亿万年沧海桑田仿佛一只老羊拱起了背,把海底运出沉寂之水,歪头一顶,土层连绵,最高的尖儿撑出珠峰奇险,另外一只角少了几分力道,但也差不上两三百米,立起一座洛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