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甜茶,啤酒,财神庙(1 / 2)
好不容易姑娘们拍够都走了,隋冬也带着四个跟班小弟继续行程,天色开始往黄昏倾斜,女老大再也不许这几个小子看着地图却跟着感觉走了。
有人提议吃了晚餐再回去,于是又开始当街翻找信息,看到本地人气最高的甜茶馆,隋冬当即止住他们再继续查下去,
“行!就这里,我看看位置……”有了下午的教训,她现在已经深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更何况现在是带着四个和尚,渴晕饿倒都是轻的。
然而今天的幺蛾子都是出在转角,往前走了半条街,几个人就看到了“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隋冬也来了兴趣,所以丝毫没有迟疑的就跟着进去,忘了还空着肚子干着嗓子。
楼上楼下逛了一圈,才发现自己历史学的有多糟,隋冬能想起的就只有大概是清朝设立的这个机构,然后被男生们集体嘲笑“看门口匾额的时候就知道了”瞬间之前的决策气场马上通通失效,只得把脸怼在藏式花格窗上去看外面的院子来缓解尴尬。
因为时间比较晚,所以没看一会儿就闭馆了,几人这才意犹未尽的继续往甜茶馆走,路上还在点评历史,慷慨激昂,隋冬半句话也没有,不知道是不是男生对这类的知识脉络总是比较容易理顺,好像随便拿出一段岁月的长河都能旁征博引、讲古论今,让她好生羡慕。
功夫不负苦心人,多走了好几公里冤枉路的临时小分队,终于找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光明港琼甜茶馆。
一踏进人来人往的店门,里面热火朝天的氛围就惊到了几个人,宽敞的大厅像多功能教室一样摆满了斑驳掉漆的长桌条凳,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隋冬看看身旁几个人,想问坐哪?“蓝隐者”不愧是他们中的“老西藏”,径直领了人在门旁的墙边找到一张只坐了一位藏民大叔的桌子。虽然语言沟通不了,不过两人一比划还是很快懂了拼桌的意思,大叔质朴的脸上挂着亲切的笑,用手势引导他们坐下来,指了指那头墙边的几个消毒柜,又指了指自己的茶杯。
迟昊和“小路上”心领神会,过去取回来五个杯子分发,然后又本能的去看依旧笑吟吟的大叔。大叔也同样心领神会,拿起自己摆在桌上的零钱示意要把一元纸币压在空杯下面,服务员看到了自然会提着“复古”的大茶壶过来倒茶收费。
几人依言做了,很快便有温热清甜的茶润喉,纷纷对“教导主任”微笑表示感谢。
一杯下去,隋冬觉得整天的疲累都舒缓了大半,这种半自助的喝茶方式实在有趣,她继续又放了一张钱币,觉得光是这份有趣都能灌个水饱。
坐了十来分钟,“蓝隐者”和“小路上”就先走了,隋冬看上这里的藏面做晚餐,他们两个不太感兴趣,一个赶着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另一个想补睡眠,预备第二天早起。
“木阳”因为年轻,被委派去吧台点餐,隋冬和迟昊继续坐在桌边喝茶闲谈,原来两人都曾经是个体小老板,只不过一个卖鱼一个卖面条,相同的是,都离不开水这个介质。
“我姐夫就是陕西人,他做的油泼面我每次都能吃一盆~”隋冬能用盆这种计量单位,足见对西北面食百分之一万的肯定。
而对方接收到的信息却可能是“这姑娘胃口好,爱吃面”于是热情的说道“有机会你尝尝我的手艺,绝对不比你姐夫差!”
隋冬笑笑“那是自然,能开店的手艺都好。”
正要就面条劲道爽滑的三要素进行一番细致深入的探讨,“木阳”端了只托盘载了四碗面回来,把孩子紧张的脸都红了,一路跟过五关斩六将似的,生怕被人挤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