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冬日里的美好时光(1 / 2)
不知不觉中,秋日已尽,庄稼人迎来了一年中最为闲暇的季节—冬季。
条件好的人家,此时会围着火炉听着收音机里的说书,那些七天七夜都说不完的书多数都是录在磁盘里的,比如《白玉楼挂画》。
有时候还会在火炉下面烤些地瓜土豆之类的吃,那日子真叫一个舒心啊,就是放在当今这样繁荣的社会,那绝对是好日子。
条件不好的,则要趁着冬天闲暇的时光,去拾柴火。
这个冬天,郭仁爱婆姨汉算是享福了,家里一下子多了四个人出来,刘阑珊帮着郭赵氏喂牲口,哄娃娃,做饭,有时候还织毛衣,纳鞋底。
郭平毅帮着父亲一起拾柴火、剁干草、劈柴、喂牲口,毕竟是男人,比他母亲能干多了,晚上也多了两个人化玉米,有时候一家人还能打打扑克牌,虽然很多牌坏了,用其他纸片代替,可终究是个娱乐的。
每天早上,郭平毅趁着父亲去沟里拉水的功夫,将捡来的柴火全部砍小,整齐的堆放在倒坐的两个破窑里,硷畔上也高高的垒了起来。
太阳出来后,他便同父亲一起去拾柴火,他还做了一些铁丝网,通过铁棍子钉到地里,每过一段时间,便去看一回,说不准儿哪天会有肥头大耳的傻兔子做傻事儿,过年便有肉吃了。
冬日的时光,充满了自由与闲暇,时间也完全是由自己自由分配的,不同于其他季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少去一天,就有可能造成粮食减产。
这天早上,郭平毅睡的正香,只听着父亲在院子里喊自己和婆姨过去吃饭,他穿上棉衣,出了门,只见大雪纷飞,万籁俱寂,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整个空气里都透着清凉香甜,令人神清气爽。
这才是北国该有的风光呀!想当年毛主席写下那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时,得是多么伟大的胸襟,又遇到多么令人窒息的美景啊!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真是好兆头。
他沿着父亲扫开的路,一路小跑回父母住的窑里道:“下雪天儿,两个娃娃还没起来,今天我拿过去吃。”
郭赵氏在笸箩里拿出一个窝窝,几个土豆放进碗里,又在一个小盆儿里舀了米汤,郭平毅一手端了窝窝土豆,一手端着米汤,小跑回自己窑里同刘阑珊一起吃。
家中早饭向来是郭赵氏做的,因为她睡觉浅,早上醒的早,便让阑珊多睡会儿,其余的则是婆媳二人一起做,
阑珊早已穿好衣裳生炉子了,两个孩子还未醒来,婆姨汉边吃边看着窗外洋洋洒洒的飘雪,它们漫天飞舞,摇曳生姿,似梨花般清凉渗入大街小巷,飘入他们各自的心间。
无论多少恩恩怨怨,也比不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温馨和谐,夫妻之间,除了谈床上事儿,还有一项,便是包容与原谅,此刻的刘阑珊早已放下了对郭平毅的怨怼,郭平毅也为先前的任性自责不已,好的夫妻感情,必然是双向奔赴的。
吃罢,两个孩子也正好醒来了,刘阑珊帮孩子们穿好衣裳,哄着吃饭去了。
此刻,雪也停了,郭平毅扫开一块地,用一个木棍子支起簸箕,下面撒上玉米粉,悄悄坐在门帘后面,等着傻麻雀们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