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物离乡贵(1 / 2)
而且,从一个曾经的传说故事中,就能够发掘出这么多的详实资料,并且还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打造乡村产业。
不管结果如何,就这个钻研的劲头而言,支天的这个优点都能够算得上是万中无一!
相比较起来,自己的秘书小赵虽说也是机敏过人、八面玲珑,但是缺乏支天这样的大局观和拼搏心,终究是要逊色不少。
人才啊,人才!
因为赤岩茶的故事,刘强华本来有些疲惫的神情一扫而空,饶有兴趣问道:“这上面的报道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了,不知道对你们的销售有促进吗?”
至少他刘强华在县里边还没有听到有人提起过赤岩茶,所以他在提问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
支天微微一笑,又拿出记账本来:“这几天的销售明细,我们村的会计都记在上面了。
因为工艺繁复,而且选料上乘,所以我们的赤岩茶对外定价是200块钱一斤,这个价格的确也劝退了一些潜在顾客。
但是整体的销量还算勉强过得去,刨开今天的收入不算,上个星期已经是进账了8000多块钱。”
支天用平淡的语气讲述着赤岩茶的销售情况,殊不知已经在刘强华的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这村里的茶叶,200块钱一斤?!
叫卖得这么贵也就算了,居然一个星期还卖出去8000多块钱?!
茶叶生意这么好做的吗?!
那为什么整个江平县全县的茶叶价格和知名度始终都上不去?!
别说是200块钱一斤了,就算是能达到100块钱一斤,那都已经是江平县在行情非常好的年份,全县最高等级的茶才能达到的价格!
而且,支天刚刚对这个销售数据的评价是“勉强过得去”。
这都只能算是勉强过得去,那全县其他地方的茶厂简直是可以不用玩了!
如果说之前的刘强华还抱有着上级指点下级的心态,现在可以说是已经逐渐开始觉得应该同支天平等交流,甚至是要向支天主动请教!
“200块钱一斤?你们怎么敢卖这么高的价格?不怕没人买吗?”
在县委书记面前,支天自然是不敢托大,认真回答道:“刘书记,咱们国家有句老话,叫作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句话对于传播能力较弱的年代,是可以适用的,商品可以靠着消费者的口口相传来赢得口碑和销量。
但是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已经不再适用。”
刘强华此时已经完全打起了精神,想要仔细听听支天的见解。
他素来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人,现在人家赤岩茶200块一斤的事实就摆在面前,这就说明人支天同志在这方面肯定是有过人之处!
学习一下又有何妨!
支天继续道:“我们这个年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讲究的就是传播为王!
我们之所以敢把赤岩茶定出200块的高价,一方面是对我们的茶叶品质有着充足的自信。
另外一方面,就是掐准了《益禾日报》在全市范围的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