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赵光伟的支持(1 / 2)
如果这办公室里有第三个人,就能看到赵光伟的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从一开始的平静,到批评人时的责怪,到发现自己冤枉人时的惊讶,再到最后被支天所拿出的调研报告的赞叹。
“你看看你看看,我就说嘛!
你是市委选调生笔面第一的底子,又成功把赤岩茶给挖掘推广,让你来当这个茶叶办主任,是恰如其分!”
赵光伟此时嘴上赞不绝口,丝毫不见刚才声色俱厉的严肃模样。
同时心中其实也是在暗骂陈晓峰,打小报告玩斗争玩到他这里来了。
要不是支天本身有工作留痕的意识,说不定自己还真就错怪了这个小伙子!
显然,支天也并没有把赵光伟刚刚的批评放在心里。
做人做事要是一点委屈和一点压力都承受不起的话,那官道是注定不适合他的。
因为在这条道路之上,官大一级压死人,换句话来说就是领导说的永远都对。
就算领导说错了,那也只是在不了解情况下的误判,算不得错误。
“谢谢赵书记鼓励,我一定尽力把全乡的茶叶产业给搞起来。”支天非常恭敬得体地回道。
对于支天,赵光伟现在是越看越欣赏,不仅有能力有身手,而且这情商还高。
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
赵光伟翻到了调研报告的后面,眼睛微微眯起:“我看你这里写了解决措施,主要方式就是以赤岩茶为龙头带动,打通全乡的茶叶产业链,促进新田乡整体的商业闭环,这个话应该怎么理解?
意思是打通上下游产业?这个我们乡一直都在做,和外地的企业公司合作的一直都挺好。”
现在是2004年,很多在2023年早已经烂大街的概念还不为人们所知晓,更不用说这是在偏远山区的新田乡了。
产业链这个概念就是这些乡镇干部的一个盲区。
“其实大体上就是您所说的打通上下游产业的意思,只是有一点微小的差别。”
支天的话讲得非常具有艺术性,解释概念的同时还不忘肯定下赵光伟的观点,这样他听起来也就更加容易接受。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在体制内和上级领导相处所必备的沟通技能之一。
“据我这段时间的调查了解,新田乡茶叶现在打通上下游的方式是作为其中的一环,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原材料生产的这一环。
就算是加工制作茶叶,大多数也是给一些大品牌大商店提供半成品,这样我们的利润空间是很薄的。
而且因为销售主动权不在我们自己手里,所以随时都会被别人给‘卡脖子’,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讲白了,大头都被人家给赚走了,我们新田乡挣得就是点劳务费辛苦钱而已。”
赵光伟点点头:“你这话说的倒是不假,但是你要知道咱们这里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