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相食(1 / 2)
民国时候的大城市已经有了现代城市的模样,但乡下人还是日落而息不知岁时,一入夜,连时辰都没人说得清。
张守业有块从城里带回来的怀表,上了年纪人也觉少,当保长的同时,还做起了兼职更夫,每天入夜后,一更二更都出去全村溜达一圈喊几嗓子。
黄河决堤的那个夜里,他是第一个发现不对劲的人。
当时是二更天,张守业从家里出来,才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地面上泛着潮,有水从北边往村里铺了过来。
水看起来不大,连脚脖子都没不过去,可张守业走南闯北多年,一眼就看到水上飘着一层泡沫,知道情况不对,连忙扯着嗓子大吼起来,挨家挨户的敲门。
一直折腾到三更天,总算是把全村人都喊了起来,这时候水势已经逐渐大了起来,平地上都没过了脚脖子,村里人也都信服张保长,在他的带领下,往村里地势高的地方汇聚,偶有几个舍不得家里东西的,被张守业板着脸骂两句,也都乖乖的听了劝。
全村地势最高的地方就是张守业家,不仅地势高,庭院也大,吵吵闹闹一直忙活到四更天,总算把全村人都集中到了他家,庭院内外站了个满满当当。
这时候水势已经把全村大部分地方都淹没了,一股一股的洪峰冲过来,即使地势最高的张守业家,水也没过了膝盖。
等张守业跟着最后一波人回到家里时,七岁的小孙子已经不知道一个人在屋里哭了多久了,但这时候,他还顾不上小孙子,匆匆忙忙的又组织人在院墙里面筑坝。
全村已经成了一片泽国,洪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再想往其他地方转移,根本没有可能。
村里人全都吓傻了,之前几个舍不得家业的人也再没有多嘴半个字,在张守业的指挥下,拆了他家前院的房子,用砖石木板,把门口牢牢堵住,又在北边洪峰来的方向,用各种杂物死死抵住院墙。
凄惨的一夜过去,到天亮时,水位开始回落,连绵不断的洪峰也终于彻底消失,全村人都活了下来。
一夜未睡,但包括张守业在内的全村三百多口人却没一个想合眼的。洪水过后一片狼藉,晨光的照射下,除了张守业家之外,全村其他地势低的地方,连一个还立着的院墙都没了,厚厚的泥沙覆盖了一切,连断壁残垣都谈不上,整个成了一片泥沼。
命是保住了,可接下来怎么办?
房子没了还能活,可刚夏收的粮食都被冲走了,全村这三百多口,接下来靠什么活?
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凄惶,不约而同的一起看着张守业。
以往的灾年都是靠保长的救济,现在也只能指望他。
只是张守业同样一脸惨淡。
他之前已经把家里的田分了出去,自家储存的粮食倒是还有一两千斤,可眼下乌泱泱的三百多口人,又能吃几天?
家里倒是还有钱,可别的村民看不出来,他却是清楚,昨夜那场水灾不是常见的山洪,那阵势,恐怕是黄河决了堤……
这可不是区区十八保被淹了这么简单,黄河决堤,遭灾的至少是一两个省!
这种情况下,有钱也买不到粮!
他暂时还不敢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只是带人从自家粮仓里面取了粮,安排人垒灶煮粥,先安抚住村民。自己则是终于抽了身,回内院看了小孙子。
一夜惊魂过去,七岁的小孙子此时已经睡着了,脸上带着一道道的泪痕。
张守业也顾不上心疼,安排人守着小孙子,等村民们喝了粥垫了肚子,又组织人去沼泽泥沙里抢救物资粮食。
那时候的农村绝大多数都是茅草房,大水一冲,除了一些破烂木头,剩下啥也找不到了。
就这么熬了七八天,张守业家的粮仓逐渐见底,太阳也终于把淤泥烤干,路上逐渐能走人了,村子四周开始出现逃难的人,一打听,都说是黄河决堤了,数省遭灾,趁着现在还有力气,赶紧往西边逃难。
那个年代的人,但凡有一丝活路,都不会有人愿意逃难。于是全村人又都聚到张守业家,等着保长拿主意。
张守业也没有主意,他比这些村民更清楚,逃难是死路,不逃同样是死路,唯一可能的活路是等待政府组织救济。
可是这个年代,又有几个人敢赌政府的救济能及时下来?
还不等张守业拿定主意,忽然有人提起了公粮仓。
公粮仓是全村交纳公粮时临时储存的粮仓,保长有个重要的职务就是督粮,所以公粮仓就设在张守业家的后院,确实没有被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