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得到支持(2 / 2)
其次就是政府兜底了,生产出来让农民同志先用,然后再结算,同样有着弊端,就是规模太大了,政府的压力会很大,而且从种植到收货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后面赵局长也提了何雨柱的另外两个观点,一个就是协调公社,政府和农民都占一部分,这样子大家的压力都会小一点,还有就是由政府出面联系一批爱国企业家,让他们出来兜底,承担中间的一部分风险。
相比于何雨柱的产品设计效果,这个问题就讨论的很慢了,毕竟怎么能够让农民同志们弄得起这种新型农具,压力还不能大,同时政府这一边也不能出什么问题,这里面的尺度把握就相当重要了。
这一次的会议开了许久,都没有出结果,毕竟事情很重要,决定了就要执行下去。赵局长虽然把何雨柱的几个观点都提了出来,但是参会人员的顾虑都不相同。基本上来说,支持第一点还有第二点的比较少一点,毕竟里面的利弊关系太明显了,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不管是选择哪一点,承受的压力都很大。
所以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在讨论是由政府和农民同志相互承担还是交由爱国企业家来负责。
民生部的领导虽然牵头开了这一次会议,但是也不敢轻易拍板下决定,毕竟造成的影响太大了,会议持续讨论了好几天,都没有商量出来结果,顾虑都比较多,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逼得民生部的领导没有办法了,只能出面请示首长,让首长来做决定。
首长平时就很忙,什么事情都需要操劳,看到民生部的负责人过来请示,虽然很无奈,但是事情摆在这边,那就是要解决,既然底下的人都决定不了,那就只能自己来处理了。
随后,首长没有直接听他们的结果,而是先派人去各个地方调查统计,等到调查结果出来再说。
随着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很快结果也是呈现在了领导的面前。
结果有点意外也在意料之中。大部分农民同志选择的都是政府和农民同志各自承担一部分,然后选择由公社来对接。只有一小部分选择政府全部承担,而对于农民同志全部承担则是没有多少人选。
首长明白,倒不是农民同志都不愿意,而是现实情况不允许,让他们独自承担,真没有多少人能承担下来。
得到了结果以后,首长没有犹豫,再一次召开了相关会议,然后把调查结果给每个人看,在看到了数据以后,所有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办了。现在的选择有很多,但是最优解只有一个,那就是广大农民同志选择的那一个。这样对大家来说都好,压力都不会太大。
首长不是没有考虑过让爱国企业家来兜底,不过深思熟虑以后还是放弃了。固然这一次让爱国企业家过来兜底很容易,但是事情还没有紧急到这个地步,那就没有必要。就像上一次的物资事件一样,每一份的力量都要用在关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