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登芙蓉岭(2 / 2)
芙蓉谷就是在芙蓉峰下,穿越峡谷可至北海和西海,全程10公里。
现代的芙蓉谷一路上很多亭台和小桥,沿途的潭水都被命名,其中最漂亮的当属翡翠池群。
这条观光登山线路,更被称为黄山北大门最美的登山旅游路线。
我记得现代时,在芙蓉岭下有一居宅叫芙蓉居,我查过资料说是1937年,即民国时期,一个叫“天德圣教”的头领在芙蓉庵的遗址上重建,并在此隐居。
芙蓉居的院内,有用块石砌成,圆形如月的水池,池内石壁上刻\三月池\。
相传此池建成之时,每当皓月当空的晚上,一轮圆月映在水中,天上之月,水中之月,加上圆形如月的水池,故名\三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而刚才我们路过可俯视乌龙潭的小亭子,在现代时,叫乌龙亭。
乌龙亭上留有“天德圣教”在此处传教的痕迹,亭靠东边两根石柱上,刻有反映该教教义的对联。
上联: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
下联: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
该联共20个字,“20”称“廿”,故乌龙亭又名“廿字亭”。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
裹挟着岁月,沧海一粟;
人被动其中,微乎其微。
在现代,我走过芙蓉居,就到了芙蓉峰下的芙蓉岭,芙蓉岭头有一个芙蓉洞。
芙蓉岭山形宛如初放芙蓉,艳丽动人,故名为芙蓉岭。
芙蓉岭是古时从北进黄山的登山必经之路。
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先人们在古道起点位置,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修建了一个石拱券,顶高3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拱券前后正中位置分别镌有“芙蓉洞”和“请观”洞额,其中“请观”二字为时任太平县令陈九陛题。人称此石拱券为“芙蓉洞”。
芙蓉洞是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仅存的两座古道石拱券之一,是古代山岳栈道景观建筑设计的典范。
以芙蓉洞为界,穿过此洞门,代表着真正到达或者离开了黄山。
在我看来,芙蓉洞更像是俗世与仙界的一个穿越门,无论你在尘世中背负了多少委屈与无奈,来黄山吧!黄山的美景能彻底洗涤你心灵的尘垢。
正是:
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妍四时开。
清霄洁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