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荔溪口镇(2 / 2)
荔溪口古镇挨着荔溪,依山而建,分为三层街道,中间那条是主街道,街头至街尾有近300米;众多横向的巷子,把三条纵向的街道划分成许多井字结构;街道的路面,均由石板铺成,整洁干净。
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不难看出古镇的建造之初,经过了有识之士的指导和详细用心的整体规划。
走进古镇,才发现镇上许多院落,都是用青砖封火马头翘角墙围成,这种建筑同时兼具防盗、防火功能。
院子的面积很大,沿着院子高大密实的围墙,虽然看不到院内建筑格局,但是光从院子外部装饰,就能感受到院主的殷实富有。
走在荔溪口古镇的青石板街道上,这里店铺林立,茶楼酒肆,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我小声地说:为什么位于群山中的荔溪口这么热闹?看起来比沅陵更热闹!店铺里的商品也远比沅陵丰富!
船夫听了就说:荔溪口虽然是在群山之中,但是这里却是一个商品集散地。
萧遥剑问:何解呢?
船夫说:荔溪口镇位于荔溪河入沅江的位置,溪口河滩开阔,水流平缓,便于来往于沅江或荔溪河的大大小小船只停泊,上下货物。从四川来的大货船,装满盐和其他日用品,从四川出发,溯江而上,来到荔溪口,卸下货物,货物在这里分发至荔溪、舒溪以及沅江上游,再将辰州府产的桐油,装船运至长江各口岸。
萧遥剑听了就说:原来如此!我曾听父亲说过,川湘两地盛产桐油,而且桐油如同食盐一样,是由官府管控,必须要持有官方开具的官运通行函方能运输。
船夫说:对!我们一路走过来,看见有些桐树林旁就立有辰州府的封山禁碑,明令规定不得私人砍伐桐树!
我在现代时,读过一个历史,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桐树种植国,更是最大的桐油生产和出口国。
日本侵华所到之处,实行经济封锁,汽油更是封锁之列。
我国就用四川和湘西生产的桐油,提炼成汽车和飞机能够使用的燃油,在中国参与抗日的飞虎队飞机就曾经使用过这种燃油。
我看完这个知识时,内心十分感叹,原来汽油还可以有这样的替代品。
不过,我从来不曾深入想过桐油在古代也是这么重要的。
我好奇地问船夫:桐油有什么用途?用来食用吗?
船夫大吃一惊,说:桐油有毒,绝对不可以食用!制造桐油的桐树籽也不可以食用!桐油可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继续加工就成为熟桐油;生桐油可以制药,熟桐油除了可用于金属的防水防锈,涂了熟桐油的木质家具和用具,不但可以防水,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正在说话间,我们就到达了客栈。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荔溪口古镇,我们将会有神奇的遭遇。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